艺术中国

存在与虚无——谈蔡广斌内心视觉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07 17:09:01 | 出版社: 《东方艺术-大家》杂志

文/沈森

《江湾·2012·A1》水墨、宣纸100cm-×180cm×2

初见蔡广斌的的作品,是被“影像水墨”四字所吸引,本以为是结合新媒体的装置或观念艺术,没想到作品竟这么“纯粹”。他的作品中有抒情的成分,也有观念的因素,而重重撞击我心灵的,是作品传达出的一种莫名的虚无和悲寂的存在感。这不由得把我带进萨特的世界,在孤独、烦恼、和焦虑中去寻找自我,限定自己。然后突然间担子重了,个体责任和群体责任突然加了进来,促使我去不断超越和思考自己的本质。“存在先于本质”,在他的作品中,我不由的开始重新思考我、他人以及整个人类集合的群的存在。或许这就是蔡广斌的魅力。

褪下当代水墨这一敏感的外衣,我似乎看到了两个蔡广斌,一个是以个人精神而存在的,静态的、处于无限的自由而又虚无存在的混杂中。他被“陈海公路”、海边的湿地“东滩”还有“江湾”及“西郊公园”等夜幕下的景色所吸引,将存在的焦虑抛洒于夜幕下那永恒的黑暗与沉寂,那一刻,人是静的,作品也是静的。如果说,这一系列自然和风景的描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是一种特殊的、单独的、个体经验,揭示了存在状态的孤独与虚无。通过水墨与影像并置的方式,将个体精神嫁接于实体自然之上。“并置”在这里成为了一座沟通主客的桥梁,同样也作为一种过程的呈现,记录了艺术家接触自然、触景生情、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并置”巧妙的解决了在单幅作品中呈现实体空间、心里空间和时间因素的衔接问题、不同形态的瞬间在时空中扭曲交汇而最终服务于艺术家个体精神的表达。在作品《东滩2》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这种情感,一边是真实的东滩影像、一边是象征艺术家个体意识的情感图式。通过色调、截取式构图的整一,画面呈现出一种原本矛盾的和谐,存在与虚无、真与幻、三度空间与心里空间在画面中的整合,看似矛盾却一点也不觉得突兀。

1  2  


下一页节选上一页加布里尔•库里:“剩余”的价值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东方艺术大家一月刊
· 谭平:抽象即自由
· 王璜生:美术馆,知识产出与互动的试验场
· 谢素贞:观众的共鸣才是美术馆的幸福
· 微观点@美术馆
· John Lydon在恶习天堂
· 加布里尔•库里:“剩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