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成为“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25 10:47:20 | 出版社: 《当代艺术》杂志

罗丹曾说:“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艺术情感的表达,是当下对艺术家的影响,所作出的一种反映。由刘展、匡峻、谭天帏三位年轻艺术家组成的 “unmask”组合,作品大都以自我形象为蓝本,结合对当下的思考与自我认知,运用雕塑形式进行对艺术的解读。

Unmask认为注重艺术层面的思考而不是作品材料的本身会来得更纯粹。“在艺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它也存在一个别的类型,它只针对艺术本身,它做的思考,做的研究,到今天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去关注这个问题了,假如以前从古典绘画,到现代油画,到印象派,到野兽派,这种纯粹的艺术样式没变,但如果它在变的,这是表面上的东西。另外,我认为用艺术,不管用什么语言,跟当下的文化,当下的社会现状,整个环境去对话,这个东西可能在历代的任何绘画里面也能找到例子,不同时期它都具有艺术这样一个特性,只不过可能有的艺术就是为了样式而做的,我就是针对这个艺术的形式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探索的,有一种艺术它可能不以单形式存在,是借用别人的形式,但是我是跟当下有关系的,有批判的,或者有一些艺术家的态度的,我觉得这在古典绘画里面也存在的。”

也许外界会认为他们是“雕塑家”,但他们更愿意自己成为“艺术家”,对于unmask来说,若是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观念独立并且有价值,用什么形式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就并不是那么地重要了。“艺术与社会关系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成为相对的一个独立,一个比较封闭的一个形态,跟我们现在理解的当下的艺术是两回事,我们在今天谈到的这种艺术还是与社会的这种互动的这个层面上的东西,提到雕塑,就像进入到研究书法这个思维体系里面去,但平常我们这种创作思维状态里面是不考虑这个层面的东西的,雕不雕塑,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看你作品背后传达的东西,有没有力量,或者你认可的这种价值观,跟社会现有的主流价值观是否有碰撞,是否有冲突。这是所谓的观念,像一些前辈做观念雕塑的艺术家,我更愿意称这样的人是艺术家而不是雕塑家,因为他的职能是在变的,身份是模糊的,因为现在艺术这种,艺术家的身份也越来越模糊,艺术门类之间的这种差别也越来越在淡化。”

下一页雕塑在当代文化的延伸中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汇》1月刊
· 成为“艺术家”
· 齐鹏,从量变到质变
· 态度、观念、抉择、无法回避的记忆
· 零艺术中心返璞归真的期许
· 冷静背后的挖掘
· 实践的无限
· 对于经验的怀疑——展望
· 从雕塑拓展开来的当代艺术——瞿广慈
· 真实的可能性——向京
· 亚历山大•考尔德:跃动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