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图 效果图 效果图 自中世纪起,作为“贴身的建筑”的服装, 丝毫不掩饰对“建筑”的依恋。十三世纪,人们穿戴尖顶和纵向直线的鞋、帽、头巾,而这些元素无疑都源自建筑的哥特式,而这种衣尚很快即从法国波及到整个欧洲。随后的年代,欧洲服装的演变先后受到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等文艺思潮交替的影响,而各个时期均有符合建筑外型特征的服装款式。反过来,“服装”也会诱惑“建筑”,而现代更宽容的创新氛围、更完备的建筑新技术手段为“诱惑的种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服装与与建筑之间,我们看到了更多优雅而富有创意的“对话”。 瞬息万变的服装设计潮流为建筑提供了广阔多元的试验场。像时装一样的建筑在各种具有实验意味的建筑思潮中,并非为昙花一现的浮光惊影,而是形成一股持续发展的力量。这个“时装化”运动,某种意义上推动时装与建筑的思维上的碰撞,更真实地为读者呈上一场建筑与时尚的视觉盛宴。在这些设计师眼中,一座座建筑就像一个个活色生香的美人,或狂野奔放,或清新婉约,或高贵典雅,或娇俏可人,或妖娆妩媚,或清新灵动。这些“美人”的“着装服饰”各具特色,或素雅、或炫丽、或古朴,或新潮,无不凸显出“穿衣人”的气质与品位。更重要的是,一旦穿上这样的时装,建筑便数倍地增加了自身“场所”的感染力。而这样的例子可在百年名校——诺凡西亚商学院的翻修和扩建项目中窥见一斑。 在这个项目中,Architecture-Studio工作室为这个“老人”披上了一身绚丽的“新衣”:“面料”由彩色印刷玻璃制成的活动垂直百叶构成,共4102 片,通过电力驱动。这些旋转的百叶装组合在一起,随着百叶的开、关、旋转,建筑也变得活灵活现。这是因为百叶远远看去像是关闭的,近看其实是透明的,其色彩范围也随着太阳的位置和亮度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一年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立面的颜色也将从彩粉色渐变为荧光色,颜色的渐变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由于玻璃立面映射出周围的景象,建筑本身也成为一种“环境”。当有人从附近走过,百叶将会反射出光影的颤动,人的心也随之飞扬了起来,就像看着美丽少女飞扬的荷叶裙摆。 玻璃服装效果图 金属 时装效果图 另一个风格迥异,但是同样经典的作品来自蓝天组为维也纳马丁·路德教堂量身定制的一件高贵、典雅、圣洁的“长裙”。 “飞扬的裙摆”即教堂顶部元素(重23吨),在德国北部施特拉尔松德一家造船厂预制加工完成,由自承重钢结构、曲面金属板以及传统的灰泥天花覆盖层构成,如同浮云一般被吊装着落在主体建筑之上。这件高贵典雅的“长裙”与教堂周围的环境——奥地利多瑙河畔的小镇海恩堡镇,简直融为了一个整体,行云流水的空间形态诠释着巴洛克精神的当代诉求。教堂顶部元素其轮廓曲线看似为非理性主体意识的冲动体现,实则源自理性的设计分析:通过对距教堂不远处罗马祭奠堂顶部曲线的截取并对其进行参数化分析,周边环境中的古旧建筑元素被数字化手段解构成为全新的几何结构形式并运用到当代建筑之中。因教堂顶部张狂、戏剧化的自我表现而诱生的‘不安定’与其周边经年的欧洲古镇建筑环境之间的潜在“不和谐”因素似乎也因这种默契而得以冰释。 在结构功能与形式语言的完美平衡中,“教堂”内的宗教感染力获得了空前的释放:祷告室内,倾泻而下的日光经由三处巨型曲状结构营造而成的天窗,注入建筑内部。光线、落影同时充斥其间的教堂成为一处静谧、安详且又不失其开放性的精神场所。伫立于教堂中三注光束之下,似乎可以感觉到《新约》中“三位一体”精神(Trinitas)在空间的回荡。与数字年代,瞬间记忆的碎片对视觉、情感的直白“呐喊”所大相径庭的是,这个份固化于空间中的静谧,谦和地引领众人下意识地远离城市生活的喧嚣,哪怕只在须臾之间。 如果说这件“时装”还不能让你为之所动,那我们再看另外一件更容易在精神层面上提升场所感的“幻美”款时装——“达芙妮”。达芙妮是希腊神话中的仙女,在摆脱阿波罗疯狂追求时变为一棵月桂树,阿波罗为表达对她的怀念,于是取下月桂枝编织成桂冠作为奖励,赠与优秀的诗人。而这里说的“达芙妮”,是一个山洞的装饰美化工程的名字。给一个古老的隧道带上“ 桂冠” ,确实是24° Studio工作室的独到之处。在“月桂枝”的装扮下,隧道恍若变成了一个秉性高洁的女神,又像可以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隧道,轻而易举地把世俗中的你,“度”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