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绝地之音——解读韩中人“呼唤式”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25 12:39:46 | 出版社: 《亚洲艺术》杂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的发展也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的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也逐渐由希腊罗马等古典艺术形式转换为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形式。因此,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包括韩中人在内的中国现代艺术家群体以表现内心的主观情感为主,追求艺术本体,立足精神本位,关注社会发展、文化变迁。不再拘泥于绘画材料、绘画形式的束缚,转而追求一种随心所欲的创作模式,犹如庄子所谓“逍遥之态”。徐复观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源便来源于庄子所言之“道”,即只有当艺术家处于逍遥的状态时,才可达到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卡西勒在《艺术哲学的经验》中也认为:“艺术是对自由的表明,对自由的确认。艺术是从有限的黑暗世界与不可解中的解放。”由此可见,创作的逍遥和自由是成就一件艺术作品的关键。

在韩中人的创作过程中,情绪成为艺术创作的支配力量,使其手中的线条由情动而形动,肆意挥发,从而创造出“意从兴发,手自心运”的艺术作品。韩中人的好友张方白曾笑谈:“老韩的画看起来很快,然而他酝酿的时间却很长,他时常跟我说‘我在运气’。”观赏韩中人的画作的确如此,他的每一笔勾勒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将抽象的表现方法与强大的情感力量相融合,采用加速赛跑的方式,将颜料挥洒于画布上。将“势”的效力在“气”的解放中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将具体明确的情感通过抽象的线条无所顾忌的表现出来。

也许正是因为韩中人艺术表现形式的抽象化使得他的艺术作品被划分为“现代艺术”,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始终以“现代”观念为主旨。精神上坚持“现代”取向,在艺术历史的洞察中奠立自己的艺术坐标;艺术形式上从“现代”出发,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之局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再以涓涓细流式的艺术感染人,而是用火山爆发式的艺术震撼人。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欲的横流,人们的心灵也渐渐钝化、麻木,需要的正是这种“绝地之音”。

可能有人认为现代艺术家的脑中都是一片天马行空,表现在画面上即是错综复杂的线条与绚丽夺目的色彩的融合,然而韩中人的艺术创作可以给人一种明显的规律性。首先用不同的色块开拓空间,再以不同的线条打开横向的空间,最终与纵向空间的开拓形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空间。他的每一笔勾画涂抹都蕴含着强烈的情感。韩中人试图通过绘画重新构建一个“第二自然”,使人们提前感受到“钢铁般的世界”是怎样的冰冷、孤独和绝望。从而提醒人们进行反思,人类怎样来调解这种城市和自然的关系?人们由如何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空间,是这样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还是怎样能够生存更好,我们还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韩中人的艺术作品的意义也正是在于它向人们提出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犹如山谷中的呼唤,深深地震颤着处于闹市之中的人们。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宗旨。如今的“现代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艺术最终还是要为社会服务、为人生服务才具有其意义。

1  2  


下一页经验的博弈——关于冯均雄近五年作品的解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亚洲艺术》第一期
· 绝地之音——解读韩中人“呼唤式”艺术
· 经验的博弈——关于冯均雄近五年作品的解读
· 谢艾格:艺术中的名实
· 黑暗时代的骷髅:杨锴绘画中的死亡救赎
· 绘画就是我生活的状态——杨培江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