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在作画 潘公凯在作画 2010《野香》180cm×180cm 潘公凯也像乃父一样几乎不露痕迹地融化了时代语境下的某些西画因素,却又自觉站在作为体系的民族传统的制高点上,努力增加传统高峰的高度与厚度。他的画已经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自家风格,表现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的精神内蕴,显现出理深思密地探索中国画现代之路的自觉自信。 ——薛永年 潘公凯先生最为人熟知的社会身份也许就是他已担任了10余载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他是这所顶尖艺术学府的掌门人、知识精英;在那些熟谙艺术史规律的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眼中,他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深刻见解,并且有着很强实践能力的学者型艺术家;而在“江湖”中的诸多艺术明星眼里,他是一个根红苗正的“学二代”,作为一个曾经坐镇中国两个最重要的官方美术学府的院长1,诸多的政治角色也许使他很难保证其在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方面投入充足的时间精力。 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大型文献展,展示了在潘公凯先生主持下,“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也展示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为中国现代美术在世界现代艺术史中争取一席之地而做出的努力。 以笔者看来,“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是一个立足全球视野,涵盖思想史、美术史、社会学、哲学等历史及理论研究的综合课题。其学术视野与理论架构,早已超越了“左派——右派”、“学院——江湖”、“在编——在野”、“官方——民间”、“传统——现代”这种狭义的二元对立的逻辑。在这些与公众见面的诸多文集与展览中,集结了潘公凯先生和诸多学者的心血,这些“为20 世纪中国美术正名”的结晶将会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刊就“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诸问题,对潘公凯先生进行了深入地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