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为什么是莫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25 13:59:05 | 出版社: 《世界艺术》杂志

莫言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登上中国文坛,凭借《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与众不同的是,当同时期其他的先锋派作家刻意用“叙事圈套”遮蔽故事性的时候,莫言继续遵循他的探索精神,巧妙地将故事性和先锋叙述手法进行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个人异常浓烈的故乡情感。这或许也是莫言的创作生命较其他同时期作家更加后劲十足的原因之一。在当代文坛,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经历了先锋文学、寻根文学、现实主义和新写实主义等等庞杂的写作路径后仍能够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莫言做到了。

莫言作品的独特魅力在于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和强烈的民间故事性,他在叙事视角方面的特色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他既是讲现代故事的能手,也有传统说书人的风采,像一个怀揣各种武功的奇人,用浑身解数调动各种手段,给故事的呈现过程设置障碍,造成变化多端的情境和色彩纷呈的文本风格。

有阅读经验的读者不难明白,其实莫言的创作秘诀是对所有人公开的。那就是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热爱民间,而真实鲜活的民间生活是他制造作品的“温床”, 是他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源泉。莫言将他的青春经验和在故乡的经历经过艺术加工,精心放置在每一部作品里。他摆脱了学院派知识分子话语修辞习惯,抛弃了美与丑,善与恶等简单的二元判断标准,呈现了一种善恶相间,美丑纠缠的广阔景观。莫言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生他养他的故乡(山东高密)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弹丸之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

国外网站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

几十年来,莫言一如既往扎根故乡的民间文化土壤,坚持着他的写作立场。凭借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故乡在文本里变成历史和人性的展览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艺术世界。莫言的作品质感强烈,运用语言恣肆汪洋,从《红高粱》中活剥人皮的场面到《檀香刑》的凌迟、腰斩、檀香刑等行刑场景达到极致。《檀香刑》中凌迟美丽妓女的那个场面更体现人性的多面化,《檀香刑》这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正是莫言作品中对民间修辞狂欢性的集中体现。

莫言早期作品喜欢表现儿童视角,如《透明的红萝卜》,借助儿童的眼光和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后的莫言又建构了一个超越常人又源于天性的感官世界,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将颜色(尤其是红色)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而后又开始在技巧上进行从注重色彩到注重声音的转换,到了《檀香刑》,那种野性的、富有生命力和民间色彩的声音终于完美地呈现出来。莫言作品中的声音世界具备三种形态:大自然的声音、人物话语和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民间音乐》、《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等小说中,来自民间的音乐逐渐成为主旋律。这体现了民众与权利者平等对话的自由精神。莫言将“五四”以来被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戏曲的声音重新发掘出来,是对当代文坛的特殊贡献。

莫言还喜欢在框架内部或进行叙述的层递关系或并列关系。比如《笼中叙事》的框架就是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吃粉笔的怪人给我们讲故事,然后在框架内部各个人物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回忆个人生活的历史、阐发面对生活现状的感受、挣扎;在莫言笔下,他的许多作品用狂欢化的叙事语言将故乡高密的美丽与丑陋、超脱与世俗、圣洁与龌龊、英雄与混蛋表露无遗,莫言消解了语言的严肃、庄重和权威性,暴露了现实的荒谬、虚伪、可笑性。莫言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小说的特征是弥散性的,他的叙事策略不仅仅是传达个人观念所借重的手段,而是一种与个人观念水乳交融的东西。迄今为止,他仍一直在作品中进行文体和结构的探索。

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文学界增添了莫大的荣光,将大大鼓舞和激励中国作家的积极性,也能够在未来岁月里,引发国人对文的持续关注,给更多关心热爱文学的读者带来信心。事实证明,我们不仅有“中国好声音”(音乐),更有走向国际舞台的世界级“中国好作家”。莫言先生的得奖,证明我们的汉语作家已经进入了世界主流社会的欣赏视野,而未来的中国文学,也一定能以更强更美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

作家莫言(拍摄于2009年12月11日)

 

下一页林子深深深几许——王林的艺术生活轨迹上一页隐性脐带——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的前奏曲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世界艺术》第10期
· 观念与表现
· 跨界艺术家孔宁:那不可思议的……
· 《相》由心生
· 生命在路上,艺术在别处
· 隐性脐带——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的前奏曲
· 为什么是莫言?
· 自然的幻化——王俊懿 《冰蝴蝶》艺术的当下人文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