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3
库:您曾提出“胸无成竹,笔随意动”,这是怎样的一种作画状态?
陆:我所说的“胸无成竹,笔随意动”和“有法即无法”、“有招即无招”的道理是一脉相通的,对一个成熟的画家而言,所谓“法”就是基本的“童子功”,写意画是概括而灵动地表现其物象的精神,所以胸有成竹就好像一个歌唱家得有个好嗓子,而这个是最起码的也是最必须的。
我在近几年的创作中,往往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就像讲述一个故事,无论意境、构成和表现形式怎样,始终是在挥洒的过程中完成的,但在这过程中,笔和墨(彩)随着思想的变化起起伏伏,急急缓缓,层层叠叠,不断调整营造,直至画面的意境和自己的心境一致为止。
库:您之前的“瓶花系列”,并不刻意表现某一花卉品种,甚至无所谓品种,“墨变”之后却创作了大量“荷花”题材,这个选择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陆: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随着时间和观念的变化,或许我还有变化。其实每个艺术家涉及的题材一定会很多,只是呈现给大家的是最能代表艺术家当时创作状态的作品而矣。
库:您的“荷塘系列”在2009年前很注重平面的形式感和构成感,而2009年后,您开始在画面中加入了一种透视感,描绘了平远的荷塘与天相接,2011年后,这种图式成为了您“荷塘系列”的一个主要样式,显示出一种辽远、深邃的意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面风格,这种表现形式是受到了什么启发?
陆:创作“荷塘系列”时我首先试图从构图上对传统花鸟画有所突破,所以,我把“荷塘系列”画成风景图式,如果说传统的折枝荷花富有清新之趣,那么一片辽远的荷塘它散发出的便是乾坤清气,至于荷塘系列所描绘的天际线,除了形式和图式上的需要,我也希望能让无穷变幻的天空赋予荷塘更具诗般的意境。
其实我在追求自我绘画图式的同时还是比较注重传统韵味的,从画面总体感或者说思想上并没有彻底背离传统,“荷塘系列”在用笔用墨方面我还是蛮注重的,即便有时色彩用得很重,甚至遮盖了墨色效果,我就运用色彩的书写来强调色墨间的和谐效果。此外我在画面趣味上追求中西融合的同时,也注重中国画的线条运用,我的每一幅作品几乎不用其它工具,基本全用毛笔完成,当然,那也是一种习惯。
库:从“瓶花系列”,到“荒谷”、“江边”、“荷塘”,您采用了很多西方画面的处理方式,但画面整体又透露出一种浓郁的“东方意境”,您的这种美学追求是否与林凤眠、吴冠中的艺术实践有一脉相承之处?
陆:应该是中西调和。当然中西调和不是把中国画完全搬到油画布上去,中国水墨画的特性不能改变,所谓调和肯定是舍短取长。林风眠和吴冠中是调和得最成功的,诀窍在于他们找到了打通中西绘画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