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悬丝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13 15:04:51 | 出版社: 《世界艺术》

“悬丝”是孙良绘制于2008 年的一幅小作品的标题,在我看来,这个词恰好可以为他的绘画做出注解,拆开两字而论,“悬”指出了他作品里的意象呈悬浮状态,“丝”指出了他的个人语言对于线条的强调,而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主题被强调出来,那就是生命本身的脆薄、虚幻。

“我的作品大量的和死亡有关”,孙良谈及过这方面,但这种意识并不应该完全归结为对于个体生命的那喀索斯式的敏感与迷恋,熟悉其创作生涯的人都知道,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经历了一次转折,当集体的政治诉求在现实中遭遇重创之后,精神的失落感伴随着对于艺术功能的反思,他选择了向内凝视,“通往外部世界的出口逐渐关闭,我开始进入更加个人、更为随意的一种状态。关掉画室门窗之后,我的世界反而会更很大”,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有关艺术的自主权的重申,而“颓废”则是这种自主权的极端化,“在暴力和受压迫生活的世界中,由于颓废拒绝顺从于这种生活及其文化,拒绝顺从它的粗暴与傲慢,因而成为更好的潜在可能性的场所”,在那个塑造新的自我面目的过程中,东方性的线条感、散点透视与空观作为建设性的美学要素,被引入到他日渐颓废的风格。

在孙良的绘画中,悬浮的不止是意象,还包括意象所在的那个空间。那个空间没有地平线,没有万有引力,没有起始,它相当于一块被裁割的天空,绷到了画布上。很显然,它脱离了现实叙事,营造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场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梦,但是最原始的梦境肯定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比现实更接近真实。”这种表述证实他希望回到人性的内在维度来演示邪恶的欲望与超脱的幻想,为此他动用了表征人类命运原型的神话学资源。

在以往的评论中,我曾经谈及过这一点,就题材而言,从精卫鸟、伊卡洛斯、美杜莎,丽达、奥菲丽亚到他后来创造的那些奇幻动物,都可以看到他对于神话形象的迷恋,有所不同的是,最初他更多地受惑于西方神话与文学所提供的形象,而这显然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启蒙背景有关,其后他从中国神话里寻找灵感的源泉,这也是他描绘的形象经常令人联想到《山海经》的原因,不过,我们的上古神话显然是一个残缺的系统,而且相比西方对于普罗米修斯、奥德修斯、浮士德等原型不断的文化阐释和艺术表达,并没有建立起一些可加以改写的基本母题,我猜想,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他在后来的创作中致力于自己营造各种奇幻形象的原因之一,既然不能穿珠成链,那还不如放纵自己的想象,去发明个人的幻境。

1  2  


下一页绘画未死——刘炜《一人儿画》上一页迷失之泽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世界艺术》七八合订本
· 迷失之泽
· 悬丝
· 绘画未死——刘炜《一人儿画》
· 平民美学与精英创造的奇妙结合——李向明的艺术作品
· 王冬龄《黑白至上》
· 天人合一,当代水墨——黄骏《超浓墨》
· 菲利普- 洛卡·迪科西亚——透过光影描摹真实的摄影家
· 向京——以细腻的肢体语言对话世界的雕塑家
· 刘韡——颠覆秩序探求真实的艺术家
· 叶永青——用简单笔触描绘生活本质的油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