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侯庆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18 15:24:08 | 出版社: 《世界艺术》杂志

受访者:艺术家侯庆

采访者:世界艺术杂志续春军(简称WorldArt)

采访时间:2012年6月9日

采访地点:北京798艺术区

World Art:看到您前一个阶段的作品想起了中学时白居易的《琵琶行》,现在已经忘记很多了。

侯庆:是的,我们很多课程都是后补的,但像《琵琶记》那样的诗我打小就喜欢,我在读书的时候对《琵琶行》就很有感触,那种感受一直没有断过。我所画的《琵琶记》和白居易写《琵琶行》更多是寻找一种古今相通的感受。我当时比较有兴趣的就是白居易怎么是用那样一个心态写《琵琶行》?后来随着年岁增长逐渐体会到这一点了。

World Art:您所画的《琵琶记》和这个阶段作品《牡丹亭》都是描绘现代女性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和差别?

侯庆:《琵琶记》里的年龄层次要大一些,已经嫁作商人妇,已经历练过生活了。但是《牡丹亭》在闺房里还没有出门,她还是思春的状态,她没有经历社会的磨砺,后面演绎出一系列的故事,虽然她经历很复杂,由生到死,由死又复生,但那个经历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东西,不是现实主义,而《琵琶记》是现实主义。这和我们现代人的情感是一样的,20岁的时候是浪漫的,30岁到 40岁以后是现实主义,你那个时候想浪漫都浪漫不起来。孔子说 50知天命,包括你以后的状态你可能都能预测到。

World Art:您更多的是发现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共通性,而不是差异性。

侯庆:对,我一直强调传统和现代共通的地方,我不是特别强调它的差异性。打一个比方你们 20岁的年轻人和唐代 20岁的年轻人有很多共通点。尤其在情感上这一差异更小,我们在社会结构可能差异很大,但是在两性关系、人类的基本情感,比如说对妻子、爱人、父母包括失恋这些感情上的东西实际上古今差异是很小的。比如我画的《琵琶记》,借鉴的虽然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但是里面是现代女性。其实现代女性的感受、状态就是《琵琶行》里面琵琶女的状态,只是时代不一样、外观不一样、表面上不一样,但是内在的情绪是一样的。就是说真正的人类情感的东西,我们一代一代解决的是同样的问题,怎样对待家人?怎样对待情感?怎样对待你的父母?怎么对待你的事业?怎样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古代人也是处理这些事情,现代人也是处理这些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他的状态怎么样?他遇到什么问题?古今的这些东西没有差异。可能大家用的工具不一样,你现在用的手机、过去用毛笔,现在活动范围大一些,过去活动范围小一些。我所做的就是在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单独拿来一张画出来,它的说服力不强的,但是如果这一系列的东西一批一批出来,我相信别人看的出来、也能感受到我在讲一个什么样的事情?知道我在描述什么?现在的《牡丹亭》还是做这个东西,只是把年龄层次放低了。《牡丹亭》是一个 20岁的女孩子思春的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我现在画的也是20多岁女孩子来反映《牡丹亭》的那种状态。现在我拍了一些古装的昆曲戏装,角色里面出现是一个叫邵天帅的女孩,然后拍摄邵天帅所演《牡丹亭》杜丽娘的状态和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配了一些其他女孩子,但是跟邵天帅又有区别。我现在通过一个主题做一个情绪的阐述,在《琵琶记》是一种情绪心态,而在《牡丹亭》里是另外一种情绪状态。她的状态会明显看到她跟《琵琶记》整个情绪不一样,我画的这批人都是一个初涉社会状况,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所以表达的东西不一样。但整体我是还原这个年龄阶段人的状态。

1  2  


下一页玩笑——金融玩笑的工作札记上一页井士剑《潇湘八景图》创作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世界艺术》第6期
· 你这样走过生命的普通道路——谈张羽的艺术
· 跨越南北的艺术生涯—访艺术家王璜生
· 藏族画师桑珠
· 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侯庆访谈
· 玩笑——金融玩笑的工作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