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玩笑——金融玩笑的工作札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18 15:22:36 | 出版社: 《世界艺术》杂志

黄木|Huang Mu

扑克这种波普,大众化的游戏,极具后现代性。这是我一直所关注的。其游戏过程与结果的不可把握性、偶然性和后现代的不可解释性非常一致。该装置的竖立构成是因多米诺骨牌的启示而构想的。但首要的问题是排列竖立的扑克不能成为放大的多米诺骨牌。经过反复的尝试,最后确定为阶梯、渐变的结构。另一个问题是在阶梯渐变中大小不一的扑克牌上采用什么图形符号才能具有艺术性区别于常见的普通扑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全球化这个问题凸现。正是这一金融事件促使我采用了各国纸币与金属币来做扑克的形象符号。这样阶梯渐变的

结构与扑克上的货币图形便确定下来。“玩笑”装置作品上的货币图形与传统扑克似又不似、以阶梯渐变大小不一与多米诺骨牌相类又相异,这使“玩笑”这一装置艺术具有折衷、掺和、含糊不清的后现代性。

货币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被俗称为钱的纸币,其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只有在实体经济生产、物质财富与其成为正比时它才具有真实的价值。经济危机,通货膨胀能使货币贬值。严重时使其成为废纸甚至或会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中去。经济另一失衡的表现则是货币升值,这又会使投资成本增大。成本的飙升使实体经济负担加重,会成为实业的烦恼。任何经济不稳,都会让大家寝食难安,有钱人比没钱更恐慌。投资不外是升值、保值,躲避贬值的压力与风险。纸币的这种虚拟性与形象比广告形象更能称得上是一个既古老又后现代的问题。虚拟性货币比摄影、摄像、电视、电影更使人没有距离感。而且钱在社会生活中极具无限穿透力的神通。它能让人与之融为一体、让人忘记人本身、更让人没有距离感。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精粹。货币就是经济的虚拟形象。不管是国家或是世界性的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税收、生活水平等。都是以货币单位来计算、表述的。从这一方面看似乎全世界都在虚拟之中。

世界上的货币繁多纷杂。然而扑克54张只有红桃、黑桃、方块与草花四个牌系。在结构性的限制下只能选四种最有代表性的币种。亚洲选日元、西方选欧元,感谢欧元整合了繁杂的欧洲各国货币,否则还真难作选择。美元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选择。我是中国人,人民币自然在其中。更何况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是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


前面说的四个牌系之外,还剩下大、小Joker,也就是扑克牌俗称的大、小王。在游戏中王的能量极大,可以随意代表任何点数自由搭配,无可匹敌。但王左右两边 Joker 这个英语单词意思 到底是什么?为了不出差错,我先查阅了“新英汉词典世纪版”Joker在697页解释如下:1、爱开玩笑的人。2、隐蔽的障碍、隐患。……4、纸牌中的百搭(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8.二次印刷)。为可靠无误、又查了“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Joker在766页解释如下:1、喜欢开玩笑的人;滑稽角色。2、不要信任那不正经的人。 3、飞牌、鬼牌、百搭(有时可以代表任何点数)(现代出版社、北京、2000年13次印刷)。这样便确认了Joker这个单词意指:“好开玩笑、随意可与任何牌搭配的意思”。次贷危机是华尔街以所谓的金融创新开了全世界一个玩笑,华尔街就是危机的始作俑者。这是一条欲望之街、无所不能之街。这个金融玩笑使华尔街与Joker的词意完全吻合,华尔街自然地成了大小王——Joker的不二之选。在游戏中凡能与Joker(华尔街)结合者都能接近或成为赢家。但有时你也会被危机所绑架、成为危机的殉葬品。Joker(玩笑)这个词既是作品的命名也是作品促生的原因。

这组装置在结构上让欧、美、日各国货币牌并行排列,以彰显后现代全球化下无中心、去权威的状态。让中国货币牌一组与其他币牌相背而立。这不但使装置在艺术性上具有空间感,而且也避免了背面一片黑色的单调感。另一方面,中国和其他经济体有许多不同。政府拥有一切自然资源权、大型垄断性中央企业与经济调控权等等。这些经济权力就构成了中国不同于他者的区别所在。

54张扑克背面的黑色象征游戏的未知性、非意志性。犹如被夜的黑暗所包围。

“玩笑”这个艺术装置以多米诺骨牌竖立排散开的形式展开。这可以使参观者突破布展安排,能随意游走于作品之中,使观看者成为参与者。作品之外另将该装置印制成实用的扑克牌。使其成为装置作品的组成部分。(因实用与印刷的限制不能按装置大小不一的幅面原样印制)凡参观者都可以取走一套与装置一样的扑克牌。这扑克牌既是玩具又是展览的画册,这二者之间的界线模糊了。无论是谁,只要使用了这套扑克就会成为“玩笑”作品的一部分。纸牌游戏一经展开就如一种社会规则下个人参与其间的虚拟。参与者就会由揭取、出牌跟进,投入其随即性使人忘记身份、过去、而成为在场、现时的人。成为“玩笑”这一后现代艺术事件行为化的参与者。一次参与就是作品的一次延伸、一次放大、一次体验。全球化是这一作品的基点。偶然性、虚拟性、距离感消失则是作品的后现代特征。作品最终取消了与生活、与观众间的距离。“后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就是距离感的消失。”(见“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2页弗.杰姆逊)

下一页节选上一页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侯庆访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世界艺术》第6期
· 你这样走过生命的普通道路——谈张羽的艺术
· 跨越南北的艺术生涯—访艺术家王璜生
· 藏族画师桑珠
· 从《琵琶记》到《牡丹亭》—侯庆访谈
· 玩笑——金融玩笑的工作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