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巴洛克拓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09 16:28:07 | 出版社: 《a+a》杂志

《拓扑》(Topologies)(局部),静止图像, 2011年

视觉艺术家Quayola 的作品一向基于编码与数字艺术的美学启发,汇集高解析度的图像、动画、音乐等语言,创造出风格迷幻、交错、立体的混合作品,而他的每个项目都不仅在于探索电影与布景的视觉形式,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研究。在Quayola最新的作品《拓扑》(Topologies)中, Quayola不断尝试新的诠释方式。幽暗的空间中,《拓扑》的两侧陈列着作品的母本——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贵芝的《宫娥》与威尼斯派的“殿军”画家提埃波罗的《受胎告知》。

《拓扑》通过一系列不断变幻、翻动的几何块面,解构着原作的视觉语言。在不断地翻转过程中,这种亮晶晶的几何块面使人联想起地壳在地质运动中不断扭曲、断裂、拉伸的过程。在这闪烁的几何的海洋,一旦你花几分钟驻足观看便意味着一次极具吸引力的体验,平静之后是连续的爆发;这种被重新想象的光影分明、高度拟真的立体细节,被四散在褶皱的湍流中;在那些蠕动的地景变迁般的起伏中,我们惊叹于曾经丰艳、柔软的肌肤、那光芒四射的华丽真实感;音乐家Matthias Kispert的配乐雄浑低沉地环绕在这场几何碎片的交响曲中。视觉的结构与听觉的音符和着整齐的节拍,一种抽象的破坏性力量在默默地孕育着。

作品《拓扑》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源自于艺术家利用数码科技来探究古典艺术、古典建筑的项目《Strata》系列,“strata”源于地质学的名词“层” (s t rat i f icat ion)的概念,它很贴切得形容了这个项目——不同年龄的地层经过时间的侵蚀变化,它们之间彼此交叠出饶有趣味的纹理,而这也正是这件数码雕塑的核心。但是与之前的4部《S t rata》所不同的是,《拓扑》已不再展现一幅“有血有肉”的古典油画是如何变为抽象的几何块面的过程,而是把关注点转向于已经完全转化好的视觉对象。

《Strata 2 》,影像装置,法国巴黎Church of Saint Eustache,展览现场,2009年
其实,在创作《Strata》系列的早期,Quayola并没有“层”的概念,而是专注于“抽离”的语言。 Quayola是一位成长于罗马的艺术家,曾沉浸在文艺复兴艺术与古典建筑的世界中,而他正是在这种古典装饰法则和现代解构之间游走,用现代工具和自编代码去重译这些重要的古典艺术作品。这些经典形态深植于新形式的微观层次,Quayola在深入研究了它们的构图、颜色、绘画方式之后,将数字的生命融入其中,在古典与现代、具象与抽象这两种维度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对话空间,而当新的数字作品完成后它又被送回博物馆,那个被解构的地方,与原作一起并置陈列。

从《Strata 1》的创作——探索罗马的著名教堂Chiesa del Gesù的构思开始,Quayola开始迷恋上与博物馆的合作,记录和探索那些博物馆收藏品成为他新的艺术方向。 Quayola喜欢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这些音乐家、建筑师、程序员亦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Strata 2》的创作中,音乐工程师Mira Calix的“音符”一直指引着Quayola在大教堂中踱步思考,直到那些唯美窗棂的彩色玻璃如声音般落下,停格在宗教的记忆里。作为抽象的表达,Quayola剥掉古典的象征性与文学性的外衣,让形与色成为自身的目的。“抽象表现主义”巨匠康定斯基就创造出一套超越物体外在表象而基于内在结构的表现系统,他曾经说过,“颜色是琴键,眼睛是琴槌,心灵则是琴弦”,而这对Quayola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而在Quayola的创作中,我们感受到其较其它A/V作品更为强烈的设计感。

《Strata 3 》,影像装置,意大利伊尔皮尼亚 San Francesco a Folloni, 展览现场,2009年

在与Mira Calix (Warp Records)合作的影像作品《Natures》(2009)中,我们会看到植物的呼吸、运动等微观形态被捕捉和重新解释成理性的点线数据,你会笃信这一缤纷的视觉是不容置喙的生命密码。形式、空间与几何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是Quayola 孜孜以求的美学表达,而我们看到《Strata 1 》中(法国的波尔多大剧院内),圆顶壁画的色彩模式和组成格式转化成建筑三维网,这便是对立体派画家罗伯特·德劳内的一次数码重构,这种用数码过滤美学价值方式已成为新媒体艺术家中的新潮。事实上, “拓扑”的思想已经对当代实验建筑已然产生了影响,在拓扑城市、高位建筑等方面树立了新的美学范式——褶皱美学,而在Quayola这里,绘画已变成了建筑。

下一页为灵感而设计文上一页从题材到语言看美术与中国的关系——曹庆晖访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2012年第二期
· 追溯与再造
· 以现代媒材激活传统精神
· 融合材料 续接观念
· 从题材到语言看美术与中国的关系——曹庆晖访谈
· 巴洛克拓扑
· 为灵感而设计文
· 在红与黑的世界里苏醒吧!
· 本为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