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我们似乎已没有退路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09 10:27:46 | 出版社: 北大出版社

《织毛衣》,纸本绘画、人物、毛线、篮子、椅子,1996

问:我记得在你的一个小说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爱情,是文学的事;而我们已走向了科学。”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文学跟你的艺术是什么关系呢?

答:在我看来,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曾经是一个文学青年。文学是所有艺术的根源。

问:那是在80年代?

答:对,8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年轻,看了很多小说,接触了许多西方的现代文学,大部分是20世纪以来的。那个时候我刚刚在美院读书,基本上每天除了画画,就是看书,看书的时间比画画多。其实那段时间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差不多是我的人生观成型的时候。 ……

问:好像现在也有很多艺术家在作品中使用“身体语言”,或者说是在作品中呈现某种“异质的感官生理化”倾向。之前我们也谈到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过于把“身体”当作一个政治符号或者是抗争的诉求?但在今天的时代,这种抗争和诉求,它的意义还有没有那么大?

答:如果我们把涉及到“身体”内容的作品或者是艺术家,都统统归为一类的话,这是一个很粗率的、很不求甚解的、武夫式的做法,就像我们把乒乓球和元宵说成是一类东西一样,那将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了,你也不能说那不是个分法,但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如果照这样归类的话,我们可以在美术史中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找到不下一百位艺术家,但他们要表达的内容却是各自不同的,从中世纪的不知名画家,到文艺复兴的达•芬奇、丢勒,再到现在的艺术家。大家是都穿了件白衬衣,但白衬衣里面有的是男人有的是女人,男人还分喜欢男人的男人和喜欢女人的男人,还有男女都喜欢的男人,如果这些都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还怎么讨论视觉甚至是视觉艺术?今天我们看到的艺术家涉及到“身体”话题,就感觉有一种政治性,但在达•芬奇的时代,他只是要弄清生理结构,西方医学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其实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特别是西方文明用所谓“科学”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同时也使用这种角度观察人自身。从那时起这个世界就开始被视觉化了,直到现在。解剖学是整个西医的基础,它的方式就是打开来看,过去用刀切开,现在改CT了,看不到的,像经络呀气呀都不存在,现在的人是讲不出“孟姜女哭倒长城”这样的故事或者“窦娥冤六月飞雪”那是什么力量?它是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许最终导致把生命看成物,把身体看成是一个由无数零部件组成的无比复杂的机器。而你就在机器的里面,所以你无法看到整体。你就是整体里的一个部分。当然,也许最终证明这是对的,别无选择,但身处其中却是很难受的。我是想通过我的作品来模仿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我看过库尔贝的一张画,是被哲学家拉康收藏的,是一张早年受人委托秘密画的画,一个局部的生殖器。一个女人双腿岔开,一个局部的位置,就画了一个生殖器和大腿,我觉得我的角度更接近这样的一个角度。

1  2  3  4  5  6  7  


下一页你究竟想要干什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每一个人都精彩
我们似乎已没有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