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术行业征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05 10:45:15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谈及艺术品市场,许多想要涉足这一领域的人认为这一行水太深,假东西多。当行业被贴上“不诚信”的标签时,这个行业就会越来越孤立,进而演变成少数“圈内人”的游戏。如果艺术行业要走出“小圈子”,以开放的胸怀与金融等行业结合,实现自身质的飞跃,那诚信问题便是第一道门槛。

最近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尽快改善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信用环境”。在此政策背景下,艺术行业的诚信建设也应有所作为。

“信用缺失”已成行业恶瘤

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火爆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日前中国拍卖协会公布的《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却为火热的行情泼了一盆冷水。《公报》通过对拍卖数据的分析指出, 2010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落槌价款总额为354.43亿元,实收佣金为28.98亿元(含部分往年拖欠在本年到位的拍品佣金)。这一数据与业内统计的2010年全年超过500亿元的总成交额差距甚远,这一数据表明,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并没有市场想象的那样火爆。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介绍说:“和社会其它领域的诚信问题一样,买家不付款是让拍卖公司最头疼的事情,去法院打官司都难以很好解决。拍卖公司在为客户建立竞拍手续时,没有能力确定买家的信用水平如何,甚至没有能力来辨别其证件的真伪。” 近年来,行业佣金实收率和买卖双方佣金收取比例趋于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买受人拖欠货款或根本性违约、拍卖企业佣金竞争以及虚假成交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中拍协《统计公报》中统计的408件上千万元成交拍品中,截止到填报日期为止,只有237件拍品完成结算,其余171件均未完全结算,比例高达41.91%,拖欠货款总额达55.55亿元。知假拍假、虚假成交、拖欠货款等不诚信行为在拍卖行业已经非常普遍,在画廊行业,不诚信的现象一样存在。

北京百雅轩艺术中心副总裁汪频介绍说,画廊行业的诚信问题体现在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画廊与客户之间的诚信。画廊与艺术家签约之后,投入展览、宣传、推广等费用帮助艺术家经营市场,艺术家也应该按照约定只将作品出售给画廊。现在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的纠纷较多。有些艺术家将作品私下出售给朋友和客户,从而损害了画廊的利益。也有些画廊,或者出于雪藏艺术家的目的,不履行合同,在推广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导致艺术家收入来源得不到保障。

双方的不诚信行为都会导致市场利润降低,艺术家作品的市场发展不起来,导致双方皆输的局面。画廊与客户之间的不诚信是涉及艺术品的真伪和价格的未来预期。对于艺术品的价格预期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很多画廊为了卖画,会虚假地夸大艺术品升值潜力。这些现象非常普遍,需要解决。

一位当代艺术画廊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虽然画廊有客户信息数据库,基本不存在客户拖欠现象,但是画廊代理艺术家的违约现象较为突出。一些艺术家不遵守与画廊的约定,推迟交付作品,或者私自出售作品,扰乱市场定价。上海大朴堂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元呼吁艺术行业的征信系统应该尽快建成。在他16年的画廊从业经历中,陈元对行业“诚信缺失”的危害性体会深刻,尤其是对画廊的早期经营带来巨大的困扰。陈元说:“因为行业诚信缺失,即便画廊销售的作品是真的、好的,买家也未必会认可。而只有通过画廊多年的经营,积累一定的信誉之后,这种情况才能得到好转。”


当征信体系遭遇行业现状在全社会的诚信状况堪忧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难以强求艺术品行业具备较高的诚信水平。诚如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所说,拍卖市场是一面小镜子,折射着全社会很多的问题。征信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作为艺术行业相对最完善的行业协会,成立17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以行业自律为核心的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介绍说,如果建立包括企业、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的专门信用档案,应该说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市场中大量诚信征询的需求,但中拍协曾经做过专业论证,这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如何保证信息采集及使用的合法性,以避免出现侵犯企业及个人合法保密信息的情况。

这需要从法律层面对信用档案的构成进行严肃的讨论;第二,如何保证信用信息全面性、准确性。由于企业信用信息涉及的范围、内容广泛,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及企业共同推动和参与;第三,如何建立信用信息的有效管理制度,对收集到的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分级使用,动态更新,以确保信用档案能够得到妥善管理。信用档案的建立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周密的制度设计。同时,让拍卖公司为征信系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又谈何容易。一些拍卖公司本身就缺乏诚信意识,虚假成交,行业的现状让征信体系的建立举步维艰。

汪频介绍说,她跟业内人员沟通时,大家都很欢迎业内建立征信系统。由于业内在艺术品的真假鉴定和定价方面缺乏权威的第三方信服的征信平台,所以一些对艺术品感兴趣的新藏家,不敢轻易涉足艺术品领域。建立征信平台是市场需要的,但艺术品的鉴定和价值衡量中人为因素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何去衡量,标准如何设立,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陈元进一步指出,艺术行业建立征信体系的首要问题是主体缺位,“谁来建立,谁来管理,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自律组织,这是首先要突破的事情”。

陈元在2004年上海艺术财富高峰论坛上,就曾呼吁成立画廊行业协会,通过画廊协会建立征信体系。但汪频认为,画廊界的征信机构,需要代表画廊界的普遍性,首先要让所有的画廊认同;其次,有统一的、大家认同的标准;第三,平台必须是第三方独立的,不介入到任何艺术品圈的经营中。除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外,汪频有个思路是让美术学院或者学院联盟组织一个依托于学校和学院的征信平台。刘尚勇认为,中国拍卖协会应该被赋予建立征信体系的权利。我国《征信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设立征信机构,应当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未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征信业务。同时,征信体系的权威性也需要解决。征信体系需要得到银行、工商、法院等部门的认可,比如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能够以征信体系为依据,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企业都认可并参与征信系统。而艺术行业单独来协调这些部门,难度可想而知。

多方努力,诚信建设已破冰

前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曾指出,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建设必须从艺术家做起,摒弃私下买卖,地下交易,使艺术品通过经纪、代销、拍卖等阳光化渠道进入市场。诚信的画廊是市场的主体,公正科学的艺术品评估鉴定是诚信市场的保证。早在2004年,文化部市场司就开始着手诚信画廊的评选工作,并举办诚信画廊推介展和精品巡回展,支持成立诚信画廊联盟,这些活动对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悉,目前湖南省文化厅正在建立在世艺术家的征信体系。该体系为每位艺术创作者建立档案,包括创作作品时的录像资料、相片资料、作品的出版资料、艺术家本人对作品的承诺等。湖南省艺术品防伪鉴定中心和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负责收集整理上述信息。

这些资料全部会保存在湖南省图书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今后,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来证明作品的真伪。这为树立整个艺术品行业的形象做了很好的作用。据欧阳树英介绍,目前中拍协主要从主动自律、规范经营和增加行业经营透明度三方面入手来推进行业的征信体系建设。今年6月,准备了1年多时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正式发布实施,对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广泛受到关注的问题,如“虚假鉴定”、“知假拍假”等问题做了承诺。截至目前,申请并加入公约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已达111家之多,涵盖了行业的主流企业。

中拍协也将在《自律公约》实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诚信档案的模型;第一步的诚信信息内容主要从协会自身掌握或容易从社会各方准确得到的两个方面入手,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行业资质、经营数据、被举报记录、被监测到的不良记录等。待内容充实并完全建立稳定的模型后考虑完全公开,用于社会。同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也定期向社会公布敢于承诺、实施公约的企业名单,广泛接受社会与媒体的监督;同时行业自律委员会也接受社会投诉、日常监督,帮助企业不断改进,在诚信经营方面做得更好。

征信系统应该如何建立

如何建立征信体系?陈元认为需要考虑两方面:人和物。人包括自然人和企业法人,他们是建立征信体系的对象。征信体系的核心是物,是企业所经营的项目。政府应该成立相关机构,或者行业建立自律机构,对“人”和“物”进行管理,通过时间的累积,逐步建立征信体系。陈元认为,对物要进行评估和判断,利用“打分”的形式建立征信体系,比如将画廊的经营时间、场所的面积、经营者素质、所销售作品的质量、客户的反馈意见和投诉信息等项目进行量化,形成打分体系。

征信体系需要动态管理,每年都对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这样才能让企业真心地爱护他们的信用评级,为艺术品发展提供体制上的保障。在建立了信用评估体系之后,对于信用水平高的企业,在政府赞助、资金赞助、银行贷款、艺术品抵押方面应该给予一定的倾斜。这样才能让企业通过对自己的爱护,来维持这种诚信,使诚信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应该加强对征信系统的宣传力度,让艺术品经营企业以进入这个体系为荣,没有进入这个体系为耻,树立艺术品征信体系的权威形象。欧阳树英认为,拍卖企业诚信档案应能够动态、综合反映企业的信誉。

在这一档案中可以考虑包含拍卖企业年度基本注册信息,拍卖企业的行业资质信息,拍卖企业历年的经营情况,社会各方对企业的奖惩记录,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有关机构,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等内容。东南拍卖艺术顾问夏浈在谈及征信体系时建议,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个人信用征集系统,每个拍卖行也应该有自己的机制来对待客户的不诚信行为,最好能联合起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行业资料库,将习惯于送拍赝品的客户和不付款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将资源进行共享。董国强更加强调拍卖公司的品牌建设,他认为,品牌的形成就是征信建立的过程。上拍作品的质量、有没有不规范操作、有没有假拍等都会影响到拍卖公司的品牌。配合建立征信系统,拍卖公司还是需要从自我做起。刘尚勇认为,我国的诚信问题主要是因为缺少契约精神,诚信必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诚信,否则就没有了底线。

在国外,签订合同之后履行合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征信体系需要建立在法制和契约社会的基础上。所以,要提高拍卖市场的诚信水平,需要坚持保护契约的合法性,拍卖一旦落槌,成交契约书签字之后,交易就成立了,就必须得到履行,否则将受到惩罚。法制建设需要再完善,要继续宣传诚信。在艺术行业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汪频建议说,艺术机构可以跟类似于第三方的金融机构合作,使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由金融机构做信誉担保,建立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赔付机制和退款机制,从而弥补艺术行业本身的不足。

建立艺术行业的征信系统已经迫在眉睫,不仅仅由于目前艺术行业的现状引来公众的种种质疑,同时也为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如果说金融市场离不开“标普”、“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那么艺术行业的完善更需要征信系统。虽然建立艺术行业的征信体系存在很大困难,但文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行业领军企业都应致力于夯实征信体系的基础工作。相信未来,一个由文化部门主管、行业协会负责、各家企业积极参与的征信系统会逐步建立起来。

(文/本刊记者 贺雷、毕武英、陈君达)

下一页缘自一期一会的收藏上一页收藏是让人兴奋的个人探险——访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法国藏家西尔万•勒维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三十四期
· 艺术品份额“冰火两重天”
· 收藏是让人兴奋的个人探险——访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法国藏家西尔万•勒维
· 缘自一期一会的收藏
· 抢“鲜”2011年秋拍(五)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影响力报告
· 内外兼修 贯通中西——记旅澳画家李克昌
· 文交所如何完善经营模式——访海峡文交所董事总经理王命达
· 版画渐进中国艺术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