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为何流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13 15:48:00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如火如荼的2011年春拍已接近尾声,上亿元的拍品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市场是如此火爆,但再火爆的市场,每年都有流拍现象,那么今年春拍都有哪些作品流拍了?流拍的原因何在?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

名家的非典型性作品易流拍

所谓名家的典型性作品就是在媒体上经常可见、拍卖会上受到广泛追捧并带有标识性质的作品,如王沂东的《红棉袄》、艾轩的《西藏女孩》、曾梵志的《面具》等。这些艺术家的典型性作品一般比较受市场认可,而同一艺术家创作的非典型性作品则市场反应比较冷淡。艾轩的《藏族少女系列》近年来颇受买家欢迎,都以几百万元的高价位成交,显然,这个系列已受到市场的较长期认可。但艾轩其他作品的市场认可度就不好说。中国嘉德今年春拍上拍的预估价为200万——300万元的《京都往事》,虽然也可以看到艺术家严谨的构思,唯美的画面表达出对老北京文化和人文环境的理解,但因为不是艾轩的典型性作品,藏家不够熟悉,就遭遇了流拍。

匡时国际上拍的杨飞云的《内醒》,也是杨飞云的非典型性作品,同样遭遇了流拍的命运。当代艺术的风云人物张晓刚一幅预估价为500万——700万元的《1976——1978年作油画、水粉及素描》也因此而流拍。还有北京保利春拍中陈衍宁1987年作的估价为25万——30万元的《桂林山水》,流拍的重要原因,也是由于此作品并非艺术家的典型性作品。

不只是名家的作品会遭遇如此情况,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翰海拍卖中,李继开的作品《白日梦NO.7》预估价只有16万——18万元,却也流拍,其重要原因是此幅并非李继开的典型性作品。而李继开的另一幅典型性作品《暗伤NO2》的预估价为28万——35万元,就以32.2万元的价格成交了。

估价较高 无人接盘

估价为2500万——3500万元的蔡国强作品《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就是一个例子。这幅作品虽然尺幅巨大,但未免显得有些空旷,估价确实有些偏高吧。毕竟是2000万元以上,很多藏家都要掂量掂量——购买蔡国强的作品与购买古代书画作品哪个更合算。当然蔡国强的作品还是比较受藏家青睐的。罗芙奥今年春拍中,蔡国强2010年作品《向日葵速写》以921.8万元的价格成交。《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如果价格定得稍微低些,买家还是会非常感兴趣的。北京翰海拍卖中,周春芽2008年作的《幸福一号》的预估价为380万——420万元,遭遇流拍的重要原因也是估价过高。当然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和品相对藏家而言,也同样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嘉德拍卖中陈逸飞的《蓝衣仕女》估价为580万——880万元遭遇流拍,而估价同样的《小提琴手》,却以977.5万元的价格成交了。


 

小幅作品无人问津

翰海春拍中龙力游的两件小幅油画作品《风景》(60×70cm)、《凤凰廊桥》(62×71cm),分别在翰海春拍和匡时春拍中流拍,而这两幅作品的估价都在五六万元,与龙力游动辄上百万元的作品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所以遭遇流拍,尺寸小或许是其重要原因。北京华辰拍卖中,周春芽的小幅雕塑作品《挠痒的黑根》(30×21×13cm)也遭遇流拍。即使这个雕塑是周春芽的典型性作品,只因尺寸和品相不太符合藏家口味,所以遭遇了流拍。

中国嘉德上拍的罗中立作品《夜渡》的流拍跟尺幅也有一定的关系,这幅作品只有100×80cm,预估价却达到了190万——350万元;北京保利春拍中夏小万1995年作的《天河之爱》(60×50cm),估价却达到了80万——150万元,因尺寸和估价等原因,而最终流拍。

中国嘉德上拍的陈丹青的《男子肖像》(88×65cm),此作并非艺术家的代表作,相应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内涵、民族性、历史感也没有其他代表性作品强烈,估价又相对较高,多种原因使得此幅作品流拍。

纸本作品

因材质、估价等原因多流拍

今年春拍流拍的另一个特点是纸本作品流拍多。匡时国际春拍中,叶浅予的4张纸本素描估价为5万——7万元,流拍了。保利春拍中,毛焰2000年作的两幅纸本《托马斯》估价差不多都在二三十万元左右,这对于纸本作品来说可能略高,也流拍了。

若估价合适,纸本作品也有一定市场。北京翰海春拍中,何多苓的纸本作品《女人体》就以6.9万元的价格成交。

版画因为版数较多

流拍的情况比较多

版画的艺术价值多年来被低估,其实是源于一种不信任感。因为不能确定版画的珍稀性和唯一性。北京翰海春拍中,赵无极的版画《1955》和《1977》都流拍了。北京保利春拍中方力钧的《2000.5.20》、《2000.6.25》、《2005.5》也遭流拍,除了自身特点为版画外,高估价(估价都在二三十万元左右)也是其流拍的重要原因之一。

艺术品拍场上的精品力作如云,对于大多数藏家而言,可选择性较多,藏家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对于拍品仔细研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作品。

下一页当代艺术拍卖能否重回快车道上一页面对双年展,我们仍需反思和研究——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观感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五期
· 雄健之美——品读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王立新的釉下之虎
· 2005—2011年 当代艺术沉浮录(上)
· 发展立足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访苏州美术馆执行馆长杨文涛
· 面对双年展,我们仍需反思和研究——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观感
· 为何流拍
· 当代艺术拍卖能否重回快车道
· 帕玛强尼:钟表收藏品的修复强匠
· 茅台,一枝独秀?—— 直击2011中国名酒春拍
· 稀缺之美(三):祖母绿的传奇与价值
· “望闻问切”艺术品春拍
· 激情点燃 红色收藏
· 测度当代艺术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