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崔如琢《荷风盛世》赏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10 14:33:18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如琢先生创作的这件作品,其虚实处理,看似恣肆和随意,然而却是如琢先生积数十年之功力的深刻思考而来。阔大的笔墨间,有着让观者砰然心动的细节局部,整体造型上大片的留白,正是将无限的遐想空间留给他人感怀、驰思。

通幅画以水墨为主,只花朵上施以朱砂与石绿,远处的荷叶,以淡赭染出,一如写过《红楼梦》的曹雪芹所说:“置一点之鲜彩于通体淡色之际,自必绚烂夺目;粹万笔之精华于全幅写意之间,尤觉清新爽神。” 黄宾虹也说过,在水墨中施以淡淡的颜色,可是增补墨气之不足,于是,更显彩荷的娇艳亮丽,朱红、浅粉、石绿,彩与墨、水与色交融,浸润着花、叶和那片池塘,在一瞬间,蓬勃出一个馨香旷怡的世界。美在其中竞相舒展,展现出一派大和谐与大自在。

人的文化创造的本质是什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说,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到:人是创造符号的动物,人因借助于符号活动而脱离了动物界,进入了一个精神文化世界。就即是说,人类的文化之路——种种形态如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科学等——都是符号功能的集中表现。如琢先生笔下的荷,正是把点、线、面以及色彩等绘画基本要素,转化为一种符号,又通过无限组合的可能性,最终传达出他独有的内在的精神情感和对客观世界的体验。

在《荷风盛世》这一作品中,已经不单纯是普通意义上的花鸟画,而是被人格化了、山水化了,从右面向左看起,画家是理性的,如同交响乐平缓的开篇,偶尔有几个音符跳出,然后又沉下去,等着这个水墨交响的高潮的到来!而沿着画面底部所展开的淡墨,则像云朵,像晨露,像烟霞,像和风。它是诗性、书法中能够感受而又润泽的写意。

如果说,画家笔下过于放纵激情的表现,全画可能会神采飞扬,但是却可能缺乏耐看的稳定性;但是如琢先生却不会只满足于西方古典绘画那样的逼真与写实,而是要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书法性的笔墨,来表现崇高的理想与启示!于是,以此感情为基础的对新意境的探索,无疑成为画家此时关注的精神内核——这种情感不是显示自己的落落寡合,不是显示自己的桀骜不驯,而是带着生逢盛世的喜悦,笔锋直抵灵魂的内在力量和想象,传达出雄浑而磅礴的象征意义!正是在此意义上,如琢先生脱离了旧的审美意识。无论是观物比德,还是托物言志,如琢先生的这种借荷花以达意,无疑是一次极其可贵的艺术实践!

考察如琢先生的创作,还应该放到21世纪的今天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发展到今天,中西相融固然已经无法避免,但是在中西相融之间更能确立中国画的魅力,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无疑是最重要的。中华民族终于在经过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找回了自尊,曾经被破坏殆尽的传统文化也慢慢地被修复着,在一个有着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这件旷世的大作品应运而生了。

这幅巨制,纵横开合,高低错落,生机勃发,56朵花安然绽放。雄健的笔墨,传递着、延伸着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它既映照着“出淤泥而不染”的个人情怀,也表达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

1  2  3  


下一页从杜尚到王广义——当代艺术中“挪用”的意义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十七期
·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崔如琢《荷风盛世》赏析
· 从杜尚到王广义——当代艺术中“挪用”的意义
· 白志良:艺术品金融化交易模式走向大众
· 皇帝玉玺为何受推崇
· 西洋古董家具收藏走入中国
· 证明钓鱼岛归属中国的历史文献
· 高端红酒投资:火爆背后存风险——访上海润信国际酒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柏清
· 百年中国   女性图谱
· 彩陶文化捍卫者--王志安
· 艺术品投资价值中西观
· 邮市强势盘桓  彩币欲振乏力
·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六)——陆广《丹台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