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张鸿康,执着于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如今已是第9个年头,除当代艺术外,他对古董、字画、钟表、洋酒等也都有所涉猎。从最初凭借一腔热血,独自摸索,到现在成为一名资深收藏家,足迹遍布国内外各大拍卖行、画廊,藏品囊括了国内众多一线艺术家,如吴冠中、赵无极、陈逸飞、周春芽、张晓刚、岳敏君、刘炜等人的精品力作。9年的当代艺术收藏历程,他感慨良多。 张鸿康出自医学世家,1985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阿根廷办过牧场,在日本开过餐馆。海外生活、学习的经历,使他的知识和视野得到很大提升。1993年,张鸿康回国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并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张鸿康与艺术的结缘,要追溯到20多年前在日本留学期间。一次,他陪同在日本的朋友一起拜访了陈逸飞,从此便与陈逸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中国当代油画。张鸿康说:“其实很早以前一直就想买陈逸飞的画,只因囊中羞涩,也不好意思开口。”2002年开始,张鸿康陆续开始了他的当代油画收藏,并提出要收藏陈逸飞的画。当时,由于陈逸飞忙于拍电影,直到2005年才正式通知他来取画。可谁料到几天后,陈逸飞便猝然离世,张鸿康订画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另一位对张鸿康艺术收藏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就是一代大师吴冠中。留日期间,他观看了在东京池袋举办的一场艺术展,展览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吴冠中也是当时的参展艺术家之一。那次展览,给张鸿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吴冠中那高超的绘画技艺所折服。 谈及这些年的收藏体会,张鸿康表示,当代艺术的收藏门槛较高,自己在初涉艺术收藏时,由于缺乏专业的鉴赏知识,盲目跟风,交了不少“学费”。张鸿康建议,新进藏家切忌急于下手,一定要认真做好功课,多了解相关知识,咨询资深的艺术评论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和鉴别能力。 经过多年的摸索,张鸿康发现,收藏当代艺术跟经营企业一样,首先要会看人,即找准艺术家,艺术家的人品和内涵非常重要。“我判别艺术家主要从三方面考察:艺术造诣、艺术家人品和艺术史地位。”刘炜便是张鸿康最喜欢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刘炜从不迎合市场,也不看重钱,只画自己想画的,找他订画,什么时候能完成也不知道,有时两三年都画不出来,像刘炜这样的艺术家现在已经不多了。”对于现在一些艺术家进行自我炒作的现象,张鸿康非常反感。“在吴冠中、赵无极那个时代,这批艺术家都有着很高的理想和抱负,而现在有些艺术家往往先从经济利益出发,通过自我炒作或是完全依附市场方向来创作,先让自己富起来,然后再走一步是一步。如果一个艺术家比商人还爱钱,那艺术市场肯定会被扰乱。真正的收藏家应该要摒弃这种有才无德的艺术家。” 对于现在活跃在市场上的70后、80后年轻艺术家,张鸿康有自己的看法。“在2007年的时候,有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甚至炒得比一线艺术家还要高,动辄几百万,我认为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有些年轻艺术家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做成版画,一件原作做成上百件版画出售,把艺术完全当买卖来做了。通常适合用来做版画的作品,应该是艺术大师的精品之作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更有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明显存在依附知名艺术家的创作元素,甚至是跟风创作,毫无自身的创作原则,使得市场上出现了符号化、庸俗化,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年轻艺术家要想得到国际和国内主流艺术收藏界的充分认可,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艺术院校的教育还是市场的运作都需要有更多的规范。”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张鸿康有这样的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的艺术,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面貌”。张鸿康说,他喜欢那种反映历史特点或代表一种精神思想的作品,像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岳敏君的《笑脸》系列等,简洁的画面却能深深触动到人的心灵,甚至不用做任何阐述,就能感悟到作品的内涵和精神。 2010年的这场疯狂而精彩的秋拍大戏已经落幕,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洗牌后,开始了它的复苏之路,张鸿康也在这轮秋拍大潮中成功购得陈逸飞、赵无极、周春芽等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喜悦之余,张鸿康也担心,伴随着市场的复苏,炒作、误导、跟风等乱象又会卷土重来。但他仍然坚信,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有德有才的一线当代艺术家作品,未来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兔年来临,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张鸿康也将开始他新一段的当代艺术收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