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06 15:40:36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李衎 竹石图 绢本淡彩 189.9×55.2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自古以来,名人雅士对竹就有太多的吟咏和赞美,色泽之美曰:猗猗绿竹,如同碧玉,青翠如洗,光照眼目;姿态之美是:清秀挺拔,竿劲枝疏,凤尾森森,摇曳婆娑;声韵之美言:摇风异雨,滴沥空庭,打窗敲户,萧萧秋声;意境之美是:含露吐雾,翠影离离,倩影映窗,如字如画。文人雅士对竹这种无法化解的情愫还有更深远的内涵和象征。“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是竹的刚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韧;“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是竹的气节。竹的高尚品格和淡泊情操正是文人在文化品性上的不懈追求,也是衡量自我操守的准则。

在文人的观念中,有无竹直接关系到居舍以及主人的雅俗品位。因此,即使暂居、借居,竹的栽植都不可或缺。而居室悬挂以竹为题材和内容的书画作品更是文人雅士所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找到晋代王徽之种竹感叹:“何可一日无此君!”宋代刘克庄借居友人处,亲手栽竹,并作移竹一诗,咏曰:“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荫。”南宋叶梦得曾在《避暑绿话》中称:“山林园圃,但多种竹,不问其他景物,望之使人意潇然”,更能找到多少文人以竹为题材的传世之作,又有多少咏竹之句广为传诵……因为,竹已不只是一种植物,而是中国文人借以怡情的文化元素。

笔者眼前悬挂着的是元代画竹名手李的《竹石图》,作品为双轴对屏,分为两幅,实是一幅作品分割而成。

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市)人。皇庆元年(1312年)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追封蓟国公,谥文简。他尤善画枯木竹石,传世双钩竹尤佳。墨竹初师金代王曼庆,后学北宋文同;双钩设色竹师法五代南唐李颇。李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还出使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是一位既具有深厚传统功力,又注意师法自然的画家。

李著有《竹谱》一书(《知不足斋丛书》收入七卷本),是他生平画竹经验的总结,约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前后。此书对不同地区各类竹的形色情状记述详细,对各类竹的各种画法也有详尽论述,是学习画竹者的津梁。因他师法自然,了解竹子的结构和造型,故在他笔下的竹子才那么栩栩如生,在当时就是“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当时人评论其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竹谱》图文并茂,是古代画谱中有谱,有图之先河。全书分画竹、墨竹、竹态、竹品四谱,七卷,尤详于竹品谱。描述了三百余种竹类,包括各种罕见竹类,对于其形态、品性、画法均有详细阐述,读来真折服其对竹知之深,可谓传世妙笔。

此幅《竹石图》是画竹的大幅作品,竹的细笔勾描和湖石的层次分明,加上石坡的简单表现,将竹子的秀丽之感衬托得美妙无比。在绘画技法上,画家将竹一笔笔地用双勾为之,赋色以墨色按照竹叶、竹节的结构渲染出竹子立体感,看来让人惊叹画家出色的写实功力。题字表明作品完成于1318年,李当时已是74岁的老者,笔者以为,这幅作品是否为有的学者所说为其早年之作而后题者,尚有待研究。如果这件作品正是他的晚岁之笔,我们则更敬佩其神奇的笔法了。

读着李的《竹石图》,我们仿佛看到在暮色如烟,翠竹似墨的幽境中,在“东墙疏竹影”、“窗前竹动风”的情韵中,画家情丝涌动、雅韵盎然。读着李的《竹石图》,我们仿佛吟诵着“低斋结空野,小竹移孤林”,吟诵着“久欲从君借竹看,东风又长碧琅。午阴坐久晴云落,夜漏眠迟白露转。韭叶连畦从料理,菊花分迳共平安。洞箫一曲载新管,石上双吹翠袖寒”。一句句诗歌又好似一幅幅清幽的图画,诉说着文人高洁的追求,在笔下,更在心中……

下一页感谢与希望上一页《巴人汲水图》十一年的升值传奇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十五期
· 从西方当代设计拍场反观“中国智造”
· 当代艺术:市场回归学术
· 内地艺术发展可借鉴“香港模式”——访佳士得亚洲区主席叶正元
· 涨声四起的 鼻烟壶市场
· 美国的艺术品保险——访艺术品投资专家马天
· 金融危机中的珠宝收藏与投资价值
· 王毅:传承中华墨文化
· 『南谢北徐』之间——鉴定家谢稚柳与徐邦达的过往
· 邮市强势调整 币市温而不火
· 《巴人汲水图》十一年的升值传奇
·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四)
· 年终盘点2010年的100个艺术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