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期待中国艺术品10亿元时代——访收藏家唐炬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7 14:20:13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梳理中学会“舍得”

唐炬近年一直致力于绘画本身的艺术性研究,藏品大都出自国内实力派画家之手。如上所述,个人资金的有限性也决定了藏家需要对作品进行取舍,以便保证整体收藏的完整性。本次春拍中,唐炬上拍一件5年前与朋友共有的重要作品,最终以5000多万的价格卖出,他说这样的投资行为可以充实自己的资金,换回更需要的藏品。

这次拍卖中,他将重点转移到在自己收藏系列中缺少,在市场中不太火热而学术方面较重要的作品。他以较低的价格购得徐晓燕上世纪90年代一件作品,其同系列曾在全国美展获重要奖项,是唐炬春拍的6件藏品中比较得意的战利品之一。诸如此类,还有段正渠、段建伟,以及年轻艺术家邱炯炯的作品。

通过“舍”与“得”,唐炬始终在做藏品梳理,他愿意从绘画本体的角度与层面调整作品收藏。在他眼里无所谓“当代”或“写实”,艺术家的选择很重要,他更看重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位置。唐炬主要收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架上作品,如陈丹青、王沂东、何多苓、冷军、郭润文、徐芒耀、龙力游、闫平等,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实力派群体代表,以后他要投建的美术馆也会以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作品为主体。唐炬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当然也不否认新生代艺术家,只是自己的收藏重心不在于此,偶尔碰到亮点也不保守。

亿元价格继续攀升

对于即将到来的秋拍,唐炬表示对秋拍抱有信心。大浪淘沙后留下的是真正有实力的、重要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拍卖效果、价格、成交率等会更扎实。如果说之前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热”有外部势力左右其中,那么现在已逐渐转变为中国人自己主导和拥有话语权的时代,我们自己将对艺术进行价值判断、学术定位,包括情感和经济支撑等,会形成良好局面。

拍场上激动人心的状态源自对作品价格的不确定性、意外性和无法驾驭性。就像唐炬所说顶级艺术品的唯一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好作品没有价格标准。拍场中几个人对同一作品角逐竞拍,其结果难以想象。这完全由竞拍者对作品的拥有愿望和可支付金额而定,属比较感性的选择。最终从拍卖师口中念出的抽象数字正是后面的迷雾造就的惊喜。现在中国艺术作品已跨入“亿元时代”,但仍有很大升值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关注中国艺术的富有人群和机构、企业的递增,这些成为创造“亿元时代”的先决条件。“西方艺术的最高峰点已达到1亿多美元,中国艺术品达到10亿人民币不是没有可能”,唐炬坚定地说。拍卖场中,不存在所谓的陷阱,有实力得到,他就是赢家。再通过努力让艺术品成为重要美术馆的馆藏品,那藏家就功德无量了。

积累中找到“心动”的感觉

唐炬的收藏之道是:不能抱着过高增值预期投资,他说,“那不靠谱”。首先要学会面对作品本身,用眼睛和心灵体会它带给你的感受,再考虑拥有它,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附属品——投资回报”。这样看来,回报与收藏家似乎是一对冤家,最终却能做到殊途同归。唐炬指出在中国能用“藏家”评论的这个层面非常小,做收藏先要明白自己的层面和定位。比如仅是弥补装饰空间的需要,属于消费型投资。艺术品属于视觉艺术范畴,应循序渐进,在眼睛和画面的交流中多摸索,选择能够捕获自己眼睛和心灵的作品。建议选一些价格不高(5万至10万人民币),绘画性不错,有增值空间,能打动自己的作品。在积累中找到感觉,一定量后会逐渐对艺术收藏形成方向。还要了解艺术家的来龙去脉,不能盲目听从“财富”神话,每个艺术家有不同层次的作品,同一艺术家相同尺幅的作品价值会有天地之别。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就要根据收藏有目的地做减法,在梳理中自然天成。

1  2  


下一页投资艺术品基金不能“雾里看花”上一页从“月光宝盒”珍藏 看广东民间收藏 ——访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六期
· “白玉圆玺”3年增值4000万
· 从“月光宝盒”珍藏 看广东民间收藏 ——访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
· 期待中国艺术品10亿元时代——访收藏家唐炬
· 投资艺术品基金不能“雾里看花”
· 歇夏期邮市逆势逞强
· 新进藏家:火热行情下如何面对
· 赝品论
· 影像:海外艺术收藏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