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艺术家“改变”圣地亚哥:“趣味的共同体”在智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4 14:55:36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趣味的共同体在智利开幕盛况

今年8月到12月,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智利大学当代美术馆(MAC)、巴西圣保罗当代美术馆(MAC USP)隆重推出“趣味的共同体——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巡展。对于南美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对当代中国、尤其是2000年以来最活跃的当代艺术家“趣味”的集中认识,同时,这也是针对亚洲-南美洲之间长期以来文化交流欠缺的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智利当代美术馆馆长Francisco Brugnoli在开幕式上致辞

“趣味”是18世纪美学的核心词汇之一,在那个时代,这个词非常流行,并且长期保持其令人仰望的地位。事实上,有关人们对“趣味”的趣味延续至今,它的含义及判定标准处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这种生发于此的张力可以为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提供种种有趣的解答。具体到这个展览,我们或许可以把一个展览的诞生归结为对一个趣味的共同体的发现。这种发现,不同于以往我们会在艺术史的序列中寻找某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安置这些被邀请的作品,也不同于我们试图跳出艺术史的框框条条,把艺术作品归为一种观念或思想的材料,以便于促成思想史的某些“发现”。如果我们确定要放弃前面两种努力,那么,只能说,我们在这些作品中发现了隐藏在我们内心的一个趣味的共同体,按照某种标准,这个共同体可以被分为成“奢侈的趣味”、“审慎的趣味”、“粗俗的趣味”、“对自由的趣味”等等诸多趣味形态—— 当然,这些标签又可以转化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某些特定说辞,比如历史记忆/政治现实、艺术体制/霸权实践、绘画历史/文人情怀、古典图式/当代话语等等——它们呈现出的差异、自相矛盾、甚至“对立”的程度,反映出拓展了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在今天的状态。

 
左靖向大使介绍作品

以“趣味”为核心架构展览是一个很古典的行为,其重心既落实在美学上,又与政治相关;特别是,趣味的分化成了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另一个关键词“共同体”则表示这是一个彼此认同的圈子行为。按照鲍曼的说法,“共同体”是一种我们将热切希望栖息,希望重新拥有的世界。这句话表明“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想象”之物。就当代艺术而言,趣味的共同体实际上存在于当代艺术自身的生态之中,往往是艺术家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我选择。作为展览主题,“趣味的共同体”既表明了一种美学上的精英姿态,又提出了一种政治上的怀疑主义。在一个习惯过度阐释展览主题的社会意义的时代,探讨“趣味的共同体”是一种节制的、审慎的,甚至是小心翼翼的姿态。

1  2  


下一页藏家的回归——写在Artnews全球前200大藏家名单之前上一页金坚玉润话沉香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与投资第十期
· 菲尔 专栏:艺术品的购买与进口
· 西尔万 专栏:景观艺术及其后果
· 艺术生活
· 金坚玉润话沉香
· 中国艺术家“改变”圣地亚哥:“趣味的共同体”在智利
· 藏家的回归——写在Artnews全球前200大藏家名单之前
· 纽约亚洲艺术周:青铜器火了!
· 古代书画的价值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