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宇 你觉得当时这些不同艺术观念的碰撞,对后来中国美术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吴冠中 今天我明白了,过去我们中学时代,美术、音乐、体育都没有人关心,中国的美术水平也很低,老一代的科学家或者学者,有的人是“美盲”,相当多的人从来不接触美。现在提倡“德育不能代替美育”,这是很好的。美是提高人的精神、思想质量的。道理大家很清楚,但是实际上一般民众中间对美的欣赏水平很低,看不到哪些是美,哪些是丑。比如说,我有朋友是很有成就的医生,但是到他家里去,那里陈列的美术作品、工艺品非常庸俗。这种情况很普遍。早些年,有些作家、科学家参加国际会议,会议结束以后,去参观博物馆。西方的博物馆那时候抽象的东西比较多,西方的作家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我们的作家一窍不通。这是他们自己讲的。我们对美完全没有理解。 这里面,徐悲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在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上,因此他的力量很大,现在还在提倡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等,但是我们提倡百花齐放,什么样都可以。现在的形势我看哪,又把现实主义拼命在抬,画那些革命的题材,这当然可以。但是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美术的功能像诗一样,当然可以画插图,不过这不是它的主要工作,它主要的任务是创造美,创造精神世界。但是现在政治上也好,社会各方面也好,没有重视这一点……徐悲鸿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他是“美盲”,因为从他的作品看,他对美完全不理解。他的画《愚公移山》,很丑,虽然画得像,但是味儿,内行的人看,格调很低。不过他的力量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很悲哀。审美的方向给扭曲了,延安的革命思路加上苏联的影响,苏联的东西还是二手货,从欧洲学来的。这些东西来了以后,把中国的审美方向影响了,但是这几年来,年轻人不管了。 现在中国在美的道路上要创新。今天报纸上说要“创新”,明天报纸上说要“保护传统”,读者闹不清楚,人云亦云,不知往哪里走。传统也有很好的东西,但是祖宗的东西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如果要临摹、抄袭,我们就受害了,因为画家要创新的话,要推陈出新,要“推”!旧的不去的话,新的不会起来,现在要创新的话,必须要斗争。文化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谐是不行的,要创新必须要斗争。有人讲得很幼稚:“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是不能创新的,在古人的笔墨上创新,那是很荒唐的。现在讲“和谐”,当然,政治安定需要和谐,人与人相处需要和谐,这是对的。但是,文艺的进步、科学的进步,讲和谐是进步不了的。和谐是大家你好我好,进步、创新是个斗争,是个战争,你叫大家和谐就是大家休息。 李怀宇 国立艺专的老师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在艺术上那些创新的看法,后来遭到什么样的斗争? 吴冠中 他们是很孤立的,有蔡元培的支持,但是当时徐悲鸿他们的力量很大。解放以后,讲一切为政治服务,这种情况下,林风眠、吴大羽他们生活都不行了,很惨很惨的。 李怀宇 幸亏林风眠晚年去了香港,艺术上又有新境界。 吴冠中 他到香港很不容易,躲在公寓里,“躲进小楼成一统”,因为他害怕了,跟社会的接触很少。他走在街上,人家说:“你是林风眠先生吧?”他说:“你看错了。” 李怀宇 现在回头来看,国立艺专培养了一批后来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艺术家,其中有什么秘诀? 吴冠中 林风眠在教学上重中西结合,在宽松的气氛下才能培养出这么多学生来。徐悲鸿那边是一个模子教过来,所以出来人才就有限了,他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才都是杭州培养出来的?”这跟林风眠的思想还是有关系的,跟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也有关系。但是国立艺专作为当时唯一的一颗种子出来,很快就夭折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