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能力,即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很多人一夜暴富,于是它在千禧年前后被硅谷奉为成功的法则。然而,事实上,在企业里,这些敢于挑战权威的人通常会被喜欢规避风险的管理者所羁绊,或者受到财务现状的束缚,也或者被人云亦云的风气所同化,丧失了创新的能力。正如麦肯齐在书中所言,一个企业通常“会冠冕堂皇地标榜自己重视发掘新思想,却在实施起来背道而驰”。与其他达达主义艺术家一样,里奇通常会对事实稍做夸张,以引发人们对旧思想的内容及弊端产生质疑。 里奇一生的成果 1950年,里奇出生在美国的一个郊区,他出生的那个年代通常被美国人视为是积极、繁荣、公立教育发达、疾病得以遏制、儿童能够快乐成长的一段黄金时期。但正如许多流行文化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的一样,20世纪50年代又是一个极度焦虑的时期。在那十年间,核威胁如同一股暗流涌动在欢乐祥和的表面之下。在后来的几年里,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干涉使国内的不安定因素大大增加。这些都给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 “里奇•戈尔德”这个名字真正出现于1963年的纽约布法罗,那时年仅十三岁的理查德•戈德斯坦(Richard Goldstein)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他把自己的名字精简了几个字母,使其看起来更为简单易记。(为了不浪费被遗弃的几个字母,他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又为自己取了另一个笔名“奈德•萨提”(Ned Sarti),他后来以这个名字发表了多部科幻小说,这是后话。)到了20世纪70年代,里奇在先锋派的艺术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那里,概念和实践同样重要,材料、流派以及环境均可来源于更多样或者更独立的资源,也可以以任何方式重新组合。 1977年,我在密尔斯女子大学(Mills College)与里奇相识,我当时在那儿攻读诗歌和录音媒体专业的学位。密尔斯是一所女子大学,同时也接收部分男生攻读硕士学位。那时,里奇在密尔斯的当代音乐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Music)攻读他的电子音乐硕士学位。那是一个流派与传媒、学科出现最大化交叉的时代。有一个例子足以证明这个多媒体交叉学科的风潮有多强烈:里奇在1978年的美术硕士论文汇报就是通过几百幅水彩画表现数学级数及其反演,而这些画作全部绘制在多副普通游戏用的扑克牌背面。还有一段视频展现了里奇与艾德•霍尔姆斯(Ed Holmes)在空旷的音乐厅表演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