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谱——2010年陈琦个展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1 13:29:4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思维之物:陈琦解读

文/ 王璜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同在南艺时,我就到过陈琦画室看画,那时他的“明式家具” 、“古瓷器”(1989-1991)、“古琴”(1990-1991)等的系列作品刚出来,影响很大,我也特别喜欢这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使用的是水印木刻手法,这是陈琦一种坚持并将之推到极致的一种艺术方式。在这批作品中,陈琦对水与版之间的关系,对水分的控制、水痕的把握,对版的刻画、印痕的考究,对表现对象的形、体及结构的处理和精致的掌控,还有,对被称之为本质的单纯“美”和内核的“文化”的表达和体认,这构成了陈琦作品的重要的出发点和特点。

近期,他给我看了水的系列(2003-2010)作品,可以看出,他在进一步地构筑他的单纯、精致,同时又宏大、寥廓的一种画面,在这样的画面上,我们可以游动于具体的对水的形态、水性、自然的空间和情境、光影的视觉场域等的美学体验,而同时更游动于抽象的超现实的对形式的会意、对观念的关注、对水的文化关怀等。其实,陈琦的作品中,从古琴、古家具,到荷花梦蝶,到当下的水系列,总存在着具体的物象中的超现实观念,他意在于具体的物象上把握和雕琢出具体的“美”,而更有意于超越于这种具体的物象和具体的美,而表达一种朦胧的、深沉的、寥廓的东西,这东西也许是一种观念、一种文化意蕴、一种精神的恍惚和体验。

而他的最新作品是《时间简谱》(2009-),我认为,这是他艺术创作思想的重大转折,是从有形的物象以探询无形的观念,转向于从追问永恒的无形的观念而落实于具体的物理形态。“时间”是一个永恒、抽象,甚至是无法描述的东西,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和方式,更可能是一种挑战。陈琦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从时间的痕迹入手,以他特长的精致考究的思维和手艺,结合现代的视觉表达方式和图像方式, 将“时间”物化为艺术的物件和图像,综合呈现在书籍、版画、木雕、影像,使“时间”成为可触摸之物,可观赏之物,更成为可体验、可思维之物之象。

 


时间简谱之书局部

反求诸心(节选)

文/ 刘礼宾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美术学研究所讲师。

自“星星画展”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视为启蒙(或者批判)的工具,艺术家也被视为启蒙者(或革命者)。一直到现在,这一外向批判式的艺术模式仍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逻辑基础和立基点。既往的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也多以此为线索进行梳理。在这类书写中,一批内观式的、注重自我精神塑造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低调潜行,其价值或者被忽略了,或者被低估了,陈琦便是这一类的艺术家。

发展至时下,中国当代艺术亟需在两个维度上进行推进:一方面是艺术家自我精神世界的塑造,这个塑造需要从深度以及广度上展开;另一方面是艺术形式语言上的锤炼,没有艺术语言的创新,中国当代艺术仍然属于跟风式的、图解式的艺术潮流,而没有作为艺术自律存在的充分理由。…在艺术创作中,陈琦很早便发现自己的个人气质以及艺术追求不同于85美术新潮时期的前卫艺术家—他更注重的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挖掘、磨砺以及锤炼;通过二十余年的专注实践,,陈琦极大地推进了水印木刻艺术语言的独立性和当代性。

 

     1   2   3   4   5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