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谱——2010年陈琦个展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1 13:29:4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阅读切割-关于《时间简谱•书》

文/ 钱大经

上海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琦2010年的新作《时间简谱•书》是一件作品组合:在几册装订成书本形态的纸质材料上,切割刻洞而成。构思来源于对蠹虫啃噬书本形成孔洞的观察。书是供人阅读的,陈琦做成这样一本“书”,具有要求观者 “阅读”的强烈暗示。但此书无一文字,满纸是迷一样的圈形孔洞,孔洞的形态又是由切割多层纸材来完成。面对这样一件被切割的“千疮百孔”的作品,惊艳是惊艳的,但一时之间很难有理解性的把握。它实际上是对我们观看经验的挑战,并随之而来的是对我们美学判断力的考问。

我有幸触摸式阅读过这本《时间简谱》。零距离观看,机械般的精准用刀,切割出等高线似的圈形洞痕,向深处层层递进,螺旋式的越旋越小,待到深绝处突又引领出下一组旋向别处的洞痕,令观者轻度的眩晕。观看久之,会催眠一般的使人联想起蠹痕、溶洞、亘古洪荒的自然地表、某种生物、细胞裂变甚至性的暗示,总之,一切有关生命和时间运行的意象。

单页翻动,空心轮廓所呈现的还是熟悉的陈琦美感秩序:敏感的曲线互动,形与形之间流转的空间关系,高古游丝一般的平面描述。

数页叠翻,不同页面的孔洞形成轮廓错位,开始产生了幻化效果:形状变换、投影移动,随着二维移向三维空间产生的幻觉,物理形态由此向化学形态转化,页面之间弥漫开一股“呼吸着的气体”。

我们可能要调整观看方式,以适应这件作品。由于切割产生的双重性,诱导观者采用双向线性的视角:平面与纵深同时观看。这容易顾此而失彼,正是这得失的恍惚之间,有暧昧的梦境在。

这件作品从名称到具体手段充满诗性,但一如陈琦以往的作品,感性形态的背后是哲理思维的支撑。我有时暗暗纳罕艺术家陈琦在作品形成过程中的知识份子态度,担心穷尽思辨的惯性会使最终的感染力有所减损。但是看看他那些黑暗中蛊媚的荷花,凝固的黑白流水,螺旋蠕动的洞痕,不但视觉效果极佳,其情感的张力也足够。他是怎样做到的?我想,这是陈琦将其深思熟虑的抽象哲理进行诗化的结果。将事物的抽象叙述转化为对事物的无限联想,想象使事物产生诗性,这样的诗性因为基于思辨,所以不同于模拟现实的简单抒情。在陈琦这里,诗化绝不是抒情,这是包括《时间简谱》在内的陈琦作品的理念特征。

因此,我们就能领悟到在他的诗性画面中思想的重量,柔美的形状则是由严谨的理性排列而成。《时间简谱》中每一次切割都经过精密的计算与控制,那种可媲比机械加工的“无感情”用刀,早已将传统雕版的“刀味”消解。听他说起作品形成的技术步骤,简直就是一项科研工程设计,这样产生的结果注定与俗世的“诗情画意”无关,却与“大象无形”的境界相连。

从早期作品《荷》、《水》系列到现在的《时间简谱》,陈琦作品的面貌越来越“冷”,曾经的情感汁液愈加“固化”。他的作品是“无时代”的,与浮躁的当下保持距离。但他工蜂般的劳作,却有实证性质的可靠。他从不“一泻千里”,却在平静的建构,这是陈琦的特色。一如古人的编织云锦,一针一戳,平淡而重复,织出的却是一片温柔敦厚。

陈琦以切割颠覆自己,完成向三维甚至四维的冒险,他切割出一片多重含义的空间,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阅读。

 


whitebook

 

     1   2   3   4   5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