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中华艺术宫、意大利昂布罗修美术馆举办个展之后,艾敬将举办其主题为“回到纽约”的境外个展,该展览将于2016年秋天在纽约马乐伯画廊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艺术史论家,策展人陈履生,马乐伯画廊主Pierre Levai,马乐伯画廊项目总监Marcia Levine和艺术家艾敬出席了3月29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艾敬与纽约的渊源始于1997年,2002年,艾敬定居在纽约钻研当代艺术。可以说,在纽约生活的经历使得艾敬感受到视觉艺术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成为她由音乐转为视觉艺术创作的契机。她在纽约多年的学习在回国后得以实践和发挥,尤其在制作大型的装置作品,如《生命之树》《海浪》等,其作品在关注社会现实意义的题材中也在关注东方文化的传承。此次纽约个展包括绘画、装置与雕塑作品共计30件左右,同时将推出艾敬全新绘画系列作品,以及曾于2012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重要作品,如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艾敬的家乡沈阳地处东北,地域文化特性给予了艾敬在创作上不一样的灵感源泉。她的色彩感知来源于儿时的记忆,丰收的东北土地、一片片的玉米地在季节变换的光影里不断变换的色彩。艾敬的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儿时的艾敬在工厂的幼儿园长大,艾敬眼里对于各种金属材料都感到极为亲切也极为容易掌握,也因此完成了一些以金属材料为主的创作《棋子》《我的家乡》《To Da Vinci》等等。
艾敬将“爱”的主题,持续多年地进行拓展和延伸。我们可以看到她独特导语的出现,不依靠政治波普和社会极端,不依靠舆论争议而完全依靠艺术自身。从她的绘画、装置和不同材质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努力、坚持,身为女性艺术家的精细、委婉和敏感。她对艺术多种样式的表达,包括对世界发生事情的关注,体现了大爱无疆的精神,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在西方世界得到赞赏,是因为她的艺术语言是国际性的,也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力量。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第一位当代艺术家,艾敬曾说:“站在国博,我看到了全世界!”。艾敬将要带着中国家乡父老对她的支持和期待回到纽约,以其“爱”的作品温暖纽约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