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生活> 音乐

CD唱片过时 歌手卖什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22 08:22:26 |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CD唱片过时 歌手卖什么?

上世纪90年代,老爸们的青春岁月,家里的老式录音机,总会在晚饭时叽叽喳喳地放着磁带,周华健的《花心》、张学友的《吻别》、刘德华的《忘情水》,都是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大热歌曲。香港回归后的21世纪,“80后小太阳”进入了大学。笨重的录音机变成了轻巧的CD机,“咿呀哎呀”口齿不清的小天王JAY,和"ABCD"嘻哈摇滚的后街男孩,永远是男孩女孩的心头宝。如今90后,既不听磁带,也不买CD,一部IPOD或NANO,就能装下成百上千首从互联网上拷贝来的免费歌曲。音像店摆满货架的碟片,久久沾满了尘埃。

这句感叹语,对大众来说也许早已稀疏平常。

唱片业的没落,既是大型书店的唱片货架上一排排尚未拆封便下架的新CD;也是一家家倒闭的小型音像店;既是卫视节目中日益稀少的歌曲打榜评选,也是年轻人智能手机或NANO中循环播放的免费下载歌曲。

可是,对业内从业者,唱片业的没落却有着更残酷的意义。

“如今,即使是周杰伦、五月天这样的天王级歌手,一张唱片的销量也不过8万份到10万份。”FAB精彩创新集团规划中心总经理陈仁学恰巧经历了唱片业从顶峰走向没落的转折期。

“千禧年”前后,被公认为唱片业的鼎盛时期。以红透亚洲的台湾歌手周杰伦为例,2002年到2004年,周杰伦先后发行了《八度空间》、《叶惠美》、《七里香》三张专辑。尽管很多人抱怨听不懂小天王含糊不清的发音,拥趸者仍是蔚为壮观。根据百度显示的数据,三张专辑CD加上DVD的全亚洲销量分别是280万份、300万份、320万份。更别提小天王前面还有“歌神”张学友、“校长”谭咏麟、“哥哥”张国荣等一个个“丰碑”式明星。

现在,即便是全球天王贾斯汀.比伯,2013年上半年《The 20/20 Experience》专辑的销量也就只有203.7万张。203.7万张的数字,已是美国唱片销量榜的霸主,而且是全美唱片市场上半年内唯一一张销量过百万的专辑。

“发行量背后是什么?是利润。3、5、8万份的销量意味着,绝大多数唱片的发行是亏本的,卖一张赔一张。”陈仁学坦言,即使是全球唱片巨头,靠唱片挣钱的日子也已一去不复返。实际上,全球五大唱片公司至今已倒闭两家。

对于唱片卖不动的原因,陈仁学套用政治经济学中的术语,概括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指的是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便捷性,契合了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通过互联网听歌渐渐成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主流方式。内因指的是中国唱片业自身没有做好,灌制在CD这个载体上的内容常常不够吸引人。

卖碟片 纯属赔钱赚吆喝

 

颇有点自相矛盾的是,尽管唱片发行已经成为亏本的生意,每一年,无论新人或老人,流行歌手们都尽量保持一张新专辑的曝光率。王府井书店里琳琅满目的CD碟片,即是最好的证明。

赔本还要卖唱片,歌手、经纪公司和发行公司,图的是什么?“就像学生到了年终就得进行期末考试一样,歌手发专辑也是必要行为,是向粉丝和公众交的‘成绩单’。”陈仁学叙述,尽管唱片业已经萎缩,但仍有部分忠实的消费者存在,如歌迷、忠实的发烧友。尤其是发烧友,对音乐品质有很高的追求,网络下载歌曲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车载CD,以及电脑普及程度尚不高的三线城市,也是唱片的目标消费者。说是目标,因为唱片还面临一个竞争对手--盗版唱片。60元到100元一张的价格,是盗版唱片的十倍到几十倍。

“最重要的是,唱片是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媒介。有了唱片这个实体产品,歌手们才能有嫁接到线下的理由。”所以,无论是新专辑或者合集,无论是三到七首歌的EP碟或者单曲,歌手们总是尽力不让自己的“声音”淹没在市场中。而这是这些线下产品或活动,成为了唱片之外的挣钱法宝,也是企业和歌手们的利润来源。

开演唱会 票房高才有高回报 

线下产品中最广为人知的挣钱“利器”,就是演唱会。还是以北京为例。天气转凉后的秋季起,北京的演唱会市场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黄金季。从10月份到2014年年初,苏打绿、范晓萱、杨坤、碧昂丝、陈绮贞、纵贯线、齐豫、小野丽莎……来自内地、港台及海外艺人的近30场个唱,占满了每个的周末双休日,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演唱会挣钱么?对于有市场号召力的歌手,演唱会的高票房绝对是获取回报的保证。台湾歌手林忆莲就曾在媒体面前坦诚,演唱会的收入,是她可以潜心做好专辑的支持。“天后”王菲2011年演唱会的一组数字,更是证明了演唱会火爆的原因。2011年,王菲在内地7个城市进行了巡唱,每地两场,据爆单场演出费800万元。而根据福布斯网站曾公布的数据,王菲2011巡唱的全年票房超过1亿元,约2000万美元,超过了“百变天后”Lady GaGa1300万美元演唱会票务收入的成绩。

当然,硬币的另一面就是,不是谁开演唱会都能卖得动票的,没有票房的演唱会,自然就没有办法往荷包装钱。“演艺圈有多少个王菲呢?公允的说,演出市场的平均利润率并不是最高的。”陈仁学直言不讳地说,对于一些票房号召力不那么强的歌手来说,办演唱会的压力太大,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小型的歌迷见面会和签售会,用“有情感”的唱片吸引大众。

“唱片的商品价值越来越小,但纪念价值越来越大。对于有‘情结’的歌迷和粉丝,附着在某一张唱片上的珍贵性和情感,可能才是促使他们出钱购买的最大原因。所以,一张张国荣的绝版黑胶唱片,叫价就可以高达三、四千元。”陈仁学举例,他们曾发行过邓丽君的复刻版黑胶唱片,5000张,一次性售罄。“在国外,老唱片收藏就是一个专门的收藏类别。我们也正研究开发老艺术家们的珍藏版唱片。”

数字唱片 年轻粉丝的偏爱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音乐能挣钱,你必须将其与消费者的属性捆绑在一起。”在陈仁学的观察中,新生代歌手们的粉丝群体和网购消费者的主体多是年轻人。作为未来的消费生力军,年轻人更加拥抱新媒体,更加追求潮流和个性,以数字存储方式存在的“U盘”,即数字唱片,往往更受到年轻粉丝们的热爱,成为贡献利润率的主力周边产品之一。

“新生代的年轻歌手,先出一张实体唱片,再卖一次定制化的数字唱片,后者就能赚到钱。”U盘的样式可以不拘一格,如手环形状、轮胎形状、汽车形状、手袋形状、爱心形状,……,不一而足。比如,FAB曾替歌手付辛博发行过手环形状的U盘,卖光了;中国好声音歌手平安的手袋形状U盘,销售也不错;12月还推出了马天宇的7件套产品,其中就有心形U盘。

当然,数字唱片要想盈利,发行数量是核心,决不能批量生产,方才能体现定制化背后的纪念价值。陈仁学介绍,FAB做的几次尝试,发行的量都在5000份上下,每份定价100元左右,既是年轻粉丝买得起的价格,又因为小群体拥有而显得有价值。

玩具公仔装饰品 甩开唱片大有天地

无论是珍藏版唱片,还是数字唱片,始终没有脱离“唱片”的形式。而现在的市场,更开阔的思维是,甩开唱片,卖一些间接相关的周边产品,包括明星公仔、玩具、T恤、眼镜盒、围巾、小饰品、笔记本……,甚至是未来可能出行的明星APP。和数字唱片一样,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周边产品,同样是计量式销售,而非无限量发行。

比如,台湾电影《花漾》讲述的是一对孪生艺旦的故事,发行方就制作了限量版的电影主题加湿器和笔记本,作为回馈礼品,吸引观众到影院观影。内地组合MIC男团曾经跟随唱片发行过卫衣,3000件都被粉丝买走。

陈仁学还提起,他们曾经想过为中国好声音女歌手吉克隽逸发行公仔,可因为玩具无法批量生产,成本太高,最后不得不作罢。“相比于数字唱片,这些脱离唱片形式的周边产品其实更有市场潜力,也更能替歌手赚钱。但是,因为这块周边产品市场的版权获取非常不规范,授权成本太高,在内地还没发展起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