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拍卖场上被低估的女性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09 15:46:03 | 文章来源: 北京文艺网
弗兰肯特尔作品《山与海》(Mountains and Sea, 1952)
德兰陂卡的画作《梦(绿色背景前的拉斐娜)》(Le Reve (Rafaëla Sur Fond Vert))


艺术品经销商以及拍卖专家在筛选艺术品时运用了几个策略。其一,寻找这样一种特定的女性艺术家:她们在作品、背景或是艺术风格上应该与那些价格让人望而却步的男性艺术家趋同。这类艺术家包括:琼·米歇尔,她的创作光辉一直都被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和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所掩盖;娜塔莉·冈察罗娃(Natalia Goncharova),她是上世纪初由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所率领的俄罗斯艺术家阵营中的一员;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她在由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等男性极简主义画家所主导的年代里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其二,其他买家追捧的则是那些作品拍卖价刚好徘徊在100万美元下方的女性艺术家,他们希望这些作品有朝一日得以突破100万美元大关。这类引人注目的艺术家包括:新抽象派艺术家谢丽·利文,她以复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和瓦尔克·伊文思(Walker Evans)等艺术家的挪用主义摄影作品而闻名于世;芭芭拉·克鲁格,她惯用的创作方式是将黑白摄影照片和醒目的标语结合在一起。相较于理查·普林斯(Richard Prince)和克里斯托弗·伍尔(Christopher Wool)等当代男性艺术家动辄数百万美元的作品价格,上述两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真可谓小巫见大巫。

另外一位大放异彩的艺术家是海伦·弗兰肯特尔。针对这位已故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与她的前辈─如波洛克─作品之间优劣高下的辩论,艺术界内向来都莫衷一是。此前,波洛克的作品最高曾拍出过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的高价。然而,收藏家们已经表现出了准备押注弗兰肯特尔的动向。弗兰肯特尔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刚好略低于100万美元,但是据纽约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在该画廊为弗兰肯特尔的早期作品举行的特展上,就有一幅油画作品通过非公开交易的方式以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54万元)的价格成交。

艺术品市场对琼·米歇尔作品的态度变化正好表明了收藏家最近“挖掘”长期被男性艺术家的阴影所掩盖的女性艺术家的过程。

出生在芝加哥的已故艺术家米歇尔以她的泼溅笔触和大胆用色为世人所知。她年轻时曾一度接近德库宁和波洛克等老派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活跃的圈子。在1951年的纽约,她还曾和他们一道展览过自己的作品,不过到了上世纪60年代,她却选择了到法国定居。

在2006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一幅上世纪70年代的德库宁的画作在佳士得以2,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的价格落槌。一幅米歇尔的画作售价为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36亿元),这对当时的她来说已经算是很高了,但是在佳士得的拍卖厅内,突然有人发出了对这笔划算交易的惊叹之声。纽约艺术顾问阿比盖尔·阿舍(Abigail Asher)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的一位收藏家客户转向我说,‘哇哦,这个价格似乎不贵啊?’”她回忆起这位收藏家在此前一周刚刚通过非公开交易的方式购进过一幅米歇尔的作品。

到2011年时,米歇尔作品的市场价已经大幅攀升,因为对冲基金经理和追逐战利品的其他投资者已将其视为了不错的投资选择。阿舍回忆起,她曾在苏富比和另一位竞买者就一幅米歇尔的油画展开过角逐,双方的出价都比最高估价超出了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08万元)以上。那幅作品是一幅色彩奔放的大型油画,最终以9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47万元)成交─这是有史以来米歇尔作品的最高拍卖价。阿舍没能成功竞得这幅作品,她在落槌后瘫坐在椅子上;“当时的感觉就是,‘这太出乎意料了。’”

据拍卖价格数据库艺术网(Artnet)的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女性艺术家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两幅作品均是由米歇尔创作的。目前,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珍藏,其中包括沃尔顿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Bentonville)创建的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今年5月,佳士得将拍卖一幅米歇尔于1958年创作的作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