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拍卖场上被低估的女性艺术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09 15:46:03 | 文章来源: 北京文艺网
贝尔特·莫里索《午餐后》(After Lunch)
马琳·杜玛斯(Marlene Dumas)是史上第一位健在的作品拍卖价突破500万美元的女性艺术家。图为其2008年以6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919万元)成交的画作《访客》(The Visitor)。


一位戴帽子的淑女震撼了整个艺术界。

今年2月,在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的肖像画《午餐后》(After Lunch)以1,0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36万元)的价格落槌的那一刻,有史以来女性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也被刷新。这幅肖像画描绘了一位眼神纯真的女人。它的成功拍卖在收藏家和艺术品经销商中掀起了一场找寻被低估的女性艺术家的热潮。

长久以来,女画家在画作下方的落款都被视为廉价的标志─在同一所艺术学校就读过或是同一年代的男性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卖到女性作品最高售价十倍以上的价格。尽管围绕是否禀赋差异、性别歧视或缺乏推广是导致女性艺术家不能与男性艺术家等量齐身的原因的激烈讨论由来已久,但大家的普遍认同是,在作品售价上,女性艺术家向来都无法与男性艺术家相提并论。

去年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画作《呐喊》(The Scream)被拍卖到了近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亿元),创下了艺术品拍卖史上的最高价格纪录,这也标志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中,男性和女性艺术家作品的价格都得到了提振。由于杰出画作的供应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收藏家都面临著名作要价过高的问题,因此,他们纷纷开始在以前被冷落的艺术家作品市场中寻找机会。有鉴于此,许多受到了高度评价的女性艺术家都见证了自己作品价格的攀升。

托尼·波德斯塔(Tony Podesta)是美国华盛顿的一名说客,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大举投资女性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家之一。波德斯塔说,“记得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中提到过的发财诀窍‘塑料行业’吗?其实应该是‘女性艺术家’。”

女性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纪录屡被刷新。在拍卖价前十高的女性作品中,有九件都是在此前的五年间成交的。在过去的两年中,包括琼·米歇尔(Joan Mitchell)、塔玛拉·德兰陂卡(Tamara de Lempicka)、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伊尔玛·斯特恩(Irma Stern)、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谢丽·利文(Sherrie Levine)、海伦·弗兰肯特尔(Helen Frankenthaler)、罗斯玛丽·特洛柯尔(Rosemarie Trockel)和路易斯·劳勒(Louise Lawler)在内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拍卖价都创下了新高。

莫里索的三幅画作将于今年5月在纽约印象和现代艺术拍卖会(Impressionist and Modern Sales)上亮相,其中两幅将由苏富比(Sotheby's)主持拍卖,一副将由佳士得(Christie's)主持拍卖。拍卖专家和收藏家都正在拭目以待这三幅作品的最终拍卖价。

苏富比高级副总裁、当代艺术专家加布里艾拉·帕尔米耶里(Gabriela Palmieri)表示,尽管此前我们曾将女性艺术领域视为机会之地,但是随着女性作品价格的高企,收藏家们表示,购买廉价女性作品的窗口已经关闭了。

虽然横跨几个世纪、风格迥异的女性艺术作品很难归纳为某种特定的市场类别,然而,一些收藏家非常热衷于收藏女性艺术作品。

一直以来,包括沃尔玛(Wal-Mart)女继承人艾丽斯·沃尔顿(Alice Walton)、流行天后麦当娜(Madonna)以及歌星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在内的杰出女性都在收集女性艺术作品。美国女性政治活动家芭芭拉·李(Barbara Lee)的艺术收藏品则几乎全都是来自女性艺术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支持那些她认为被博物馆和画廊冷落的艺术家。芭芭拉·李在回忆起在上世纪90年代初拜访路易丝·布尔乔亚工作室的情景时说,“布尔乔亚的工作室摆满了她在人生各个时期创作的雕塑─没有人曾经出手购买过她的作品。”

相比之下,其他人的收藏动机就没这么高尚了。纽约收藏家、欧洲艺术博览会(European Fine Art Fair)董事会成员米歇尔·维特莫(Michel Witmer)表示,“一大批收藏家都在寻找估值较低的艺术品类,而女性艺术作品绝对是尚未开垦的新大陆。”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