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三·八”妇女节这几天,我们才想起谈岭南女艺术家这个话题。女艺术家群体相对弱势,我们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对女艺术家而言,当前理论家缺少系统的研究,市场缺少积极的反馈,藏家缺少应有的热情。是她们的艺术成就不够吗?显然不是。
本期我们编辑部从岭南画坛梳理出16位女艺术家,他们都是在岭南画坛比较活跃的,我们或许会疏漏个别女艺术家,但选出的这16位,无疑都是很优秀的。
这群女艺术家,涵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是她们,苏华、苏小华、张思燕、赵红雨、罗寒蕾、林蓝、何枫、刘穗艳、杨得聆、黄德华、李周卫、肖进、林淼、孙秋子、卢诗韵、龙智培等等,组成了岭南女艺术家基本的架构。
她们能够走到今天,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绩,付出的比男性画家要多很多。现在批评界以男性为主体,能够进入男性批评家视野的,首先是学术和市场都很成功的画家,但这样的女画家太少了。
我们深知,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终极追求,必然是艺术价值。但让更多的人、更大的市场去理解并欣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也是我们媒体不容推卸的责任。
作为女艺术家,还是要画好自己的画。这样,可能生活清贫一点,就算一时不被世人所认可,历史也必将会收藏您的艺术作品。
古今中外,能名垂青史的女性书画家并不多见。而在岭南,却有一条相对明晰的女性从艺脉络。从何香凝到王玉珏,从苏家八杰到当今艺坛诸家,代代巾帼不惧男权社会之主导,不为家庭琐事而乱心神,沉潜修炼,终至艺貌之蔚为大观。
“这是社会的进步,是好趋向”,多位画坛名宿均表示。而不容忽视的是,诸类体制及收藏市场依然对女画家多少存有偏见,女画家们的艺术空间仍需拓展。正值“三八妇女节”,我们特做“岭南女画家权力榜”,希冀社会对女性艺术家给予更多关注、更多鼓励、更多支持。
教育界
广州美院教授刘济荣:女学生比例超男学生学艺更有耐心更刻苦
记者:自上世纪50年代末,您就一直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指导了一批又一批的女学生,在您看来,这些女学生、女画家有着怎样的创作特点?
刘济荣:广东工笔画的佼佼者大多都是女将,而非常凑巧的是,这些女将都是我的学生,要么上过我的课,要么读我的研究生。比如年长的王玉珏、苏华,年轻的罗寒蕾、方瑞。她们的艺术风格其实相差非常大,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就是创作更有耐心更刻苦,表达更细腻,审美柔中带刚。
记者:您在具体的教学中会根据女学生的特点,给予特殊的安排吗?
刘济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一般不分男女学生,都是一视同仁,毕竟这都是在做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
记者:据说,现在美院的女学生越来越多,比例已经超过男学生,果真如此吗?
刘济荣:的确如此,从人数上看,阳盛阴衰已经转向了阴盛阳衰,学校及美术界应该关注这个趋势。
记者:在当下时代,涌现出来的女性画家越来越多,且不乏成绩突出者,您如何看这样的趋势?
刘济荣:这是社会的进步,是好事。但整个社会好像对女性画家依然存有偏见,觉得女性一定不如男性。但你想想,一名女画家要取得和男性画家一样的成绩,要付出超过五倍十倍的心血。女画家的体格本来就逊于男画家,还有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照顾老人、料理家务,多不容易啊。
记者:社会又该如何助推女画家的成长与发展?
刘济荣:各类美术体制应该给女性画家提供更有利更宽松的条件,多鼓励多奖励。而社会也不妨打破固有偏见,通过设立专门艺术扶持基金、多举办专门的展览等形式支持女性艺术家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