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国艺术的国际出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23 17:47:48 | 文章来源: artspy艺术眼

在即将举办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出现了数个不同类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平行展,这个现象引起了业内极大的关注与争议。在昨日的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平行展之一的《未曾呈现的声音》的总策展人王林及主办方代表们向媒体阐释了该展览的策展理念及运作。

《未曾呈现的声音》是本届平行展之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四川“明天文化”共同组织,并由“明天文化”邀请了12位批评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做艺术家推荐,最终参展名单由总策展人决定,共有156人/组艺术家参展。展厅面积近5000平米,分为“记忆”、“历史”、“底层”、“身体”、“家庭”、“废墟”、“村落”、“风景”、“巫咒”九个单元展示,并将组织题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阐释”国际学术论坛。

总策展人王林认为这次展览是一次让国际上重新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机会。他讲到:“对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国际交流极为重要。现在已到了国际交流的新的历史阶段,即通过多渠道和自主性的国际出场,真正展示出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面貌。中国当代艺术因为只有自主性出场才能构成双向性的国际交流,而只有双向性的国际交流才能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生长发育的契机。民间的、开放的、自主的国际交流,更能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中国的真实。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由自由策展人申报的运作模式,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应该动员和鼓励中国大陆的策展人、批评家尽可能以自主性策划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展示于重要国际展览平台,和全球真正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学者、策展人、批评家形成良性互动的学术交流,从中孕育独立建树的批评思想,成为自立于世界的学术力量。”

而面对庞大规模的质疑,王林回应“在威尼斯做一定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希望是可以比较整体地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我说 “比较整体”,并不回避有时候“整体”一词会招人质疑。规模是否最大在学术上并不重要,但以一定规模来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复杂而丰富的真实面貌却是必需的。”

本次展览将于5月30日语威尼斯军械库开幕,并持续到11月24日。

来自艺术界的其他声音:

皮道坚:所谓“自主”,是有针对性的。90年代栗宪庭在台湾参加一个策展人会议,回来后路过广州,到我这里来聊天,他说中国当代艺术不过就是国际艺术大餐上的一盘春卷、一碟小菜,人家很不把你当一回事,因为我们是被选择的。很清楚,80年代以来的确是外来资本在支持中国当代艺术。90年代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我们依然是被选择,没有话语权。“自主”还有一个含义是针对体制而言的,我们不是被体制选择出来的所谓当代艺术,现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的国家馆实际上并不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面貌。明天文化的价值观,我非常赞赏,希望你们坚持下去,这对中国当代艺术是件大好事。

这次参展的主题非常好,我非常支持这个展览的一切活动,我将竭尽全力投入这次展览活动。

崔灿灿:展览主题从传播学上来说通俗易懂。东西方冷战结束之后,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冲突。中国当代艺术理应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主题容易引起新闻的关注,观者会提出疑问:你究竟想要呈现什么?

鲍栋:为什么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是那个样子?这是一个双向的结果,一方面是西方文化主流和资本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想象西方和国际,并想象出一个中国,这是他者化和自我他者化双向的结果。这个展览如果想建构不同以往的中国,应该把想象去掉,还原真实的中国。

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文化实践,艺术家之间的差异性非常重要,不是整体上差异于西方,而是呈现出中国内部的差异,这种内部差异恰恰是反符号、反定义和反单一身份的。

王南溟:从80年代到90年代,艺术史被部分选择以后,这一部分人声音相对放大。但这并不等于永恒,因为艺术史是不断被重写的,艺术有一个不断深挖的过程。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非常多元,但后来就变得单一了,谁先进入国际大展谁就被大家过分注意。政治波普和新生代因为被西方基金会接纳,就把其它地下艺术遮蔽掉了。其实很多人,包括范迪安、侯瀚如等等都认为政治波普是商品化的,但90年代中期这股声音被遮蔽了。这不等于是永远的遮蔽,因为艺术史是一个不断回顾的过程。艺术史要像考古一样不断地重写,这可以被看作是艺术史不断分化的过程。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