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
【编者按】暨2015年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成功举办之后,相隔两年,“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期将从2017年4月28日开始,至7月28日结束,展期仍然长达三个月。本届展览的主题为“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影像艺术在自身发展的历史中,所经历的来为出发点,采用邀请和征集两种方式,在全球范畴内进行为期一年的征集评选。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主题的意在任何建筑都要从平地建起,事物才能从无到有。作为展览的主题,它隐喻了影像艺术在自身发展的历史中,所经历的种种变化,每一块砖,每一个基础的不断确认与强调;也象征了影像艺术在今天无所不在的现实,以及它对各行业所起的或明或暗的影响。同时,它也彰显了本届双年展全面进入公共文化的雄心与壮志。
那么,“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的雄心立足在何处?当代艺术的观念与摄影相遇的混杂状态将为策展人带来怎样的风险、挑战?当代艺术与摄影两个不同的圈子交汇时会为双方带来怎样的可能性?在探索影像边界的同时,影像双年展的尺度是什么?本届策展人如何面对不同经验的艺术家群体?摄影生态系统与当代艺术运作系统的差异在哪里?两者交汇将为两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雅昌艺术网就以上诸多问题与本届策展人、艺术家王庆松和策展人崔灿灿展开对话。
对话者:策展人、艺术家王庆松&策展人崔灿灿
雅昌艺术网:裴刚
策展人、艺术家 王庆松(图片由王庆松提供)
现实给影像带来的反作用力是什么
雅昌艺术网:“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的策展方向是什么?是梳理历史?呈现现实?还是实验性的语言?
王庆松:首先,这个双年展是学术展,肯定不是简单的纪实性或者是历史照片,还是强调新的方式,新的探索。
雅昌艺术网:重点还是在语言方式的实验性突破?或者是记录今天的艺术家在做的工作?
崔灿灿:也不一定都是艺术家的,在艺术行业里谈影像是一种所谓的艺术系统,但是在社会话语里影像是一种广泛媒介。可能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四圈看到的全是大影像广告;中国各种社交媒体打开全是影像;每个人的手机不停地翻阅的也是影像;影像在今天被各种应用,所以,最主要的是应用。
应用会反过来给影像(固有概念)一个新的定义。不仅是记录时代,它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是这个时代发展最前沿的急先锋。影像和互联网是整个二十世纪现代文化发展,后现代文化发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网络化,影像化。
因此,我们不是要做一个针对艺术圈或摄影圈的影像展,而是展现影像在今天的无所不在,随处可见的这种现实,以及这种现实给影像带来的反作用力是什么?
策展人崔灿灿(图片由崔灿灿提供)
两届影像展的差异
雅昌艺术网:研究的是影像和今天所处的时代或者是这个背景之间的这种关系。从上一届“双年展”来看这种思路与艺术家的反映是怎样的?或者是留下来一些什么样的经验?
王庆松:上一届从参展结构上跟这一届不太一样,上一届偏向院校和摄影团队。我们主要是强调的是影像展,到底什么人对这类展览有兴趣?但又不能像摄影节太强调沙龙性。上一届偏摄影多一点,Video应该是53件,这届基本达到差不多90件,让更年轻的艺术家参与进来,希望不同于“摄影节”。我们希望“双年展”是多元的,有徐坦、张培力这样最早创作试验影像的老一辈艺术家;也有院校的学生;也有摄影协会的;也有人专门为了这个展览拍摄的作品。
上一届确实影响了整个摄影领域,对传统摄影产生了影响和改变,起到了调动的作用。
“影像双年展”的特别之处
雅昌艺术网:那么,“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是否因为所处的环境也造成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一种经验?它和连州、大理、平遥的摄影节比较有哪些特点?
王庆松:重庆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超级城市,不存在拉动旅游人口的需要。连州、平遥、丽水这些地方是小城市,当地政府有拉动地方旅游的需求,就像连州摄影节之前,在连州都没有见过外国人。阿尔勒也是个小城市,最初也是想刺激旅游业。
我们的双年展由于上届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摄影的传播是很容易的,因为很多做摄影的本身就是记者或者和传媒都有直接间接的合作关系。并且,展出的时间很长,有三个月。
“双年展”的布展是由我们的策划团队来统一策划布展的,不像大部分摄影节有几十个策展人。去年平遥摄影节擦不多有200个展览,而我们就是一个展览。我们按一个主题的架构,更偏向当代艺术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