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30周年 > 相关报道

“美国艺术史与展览”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1-19 14:00:1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11月15日-16日,作为“庆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成立三十周年”和“2013清华艺术•设计国际学术月”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美国艺术史与展览:19世纪至今美国艺术在本土与海外的呈现”国际学术研讨会(American Art in Exhibition: Presentations of American Art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隆重召开。此次国际会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和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承办,由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提供支持,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成立后承办的第一次大型国际学术活动。

研讨会海报

 研讨会中方学术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研讨会美方学术顾问、泰拉基金会项目主管凯莉·哈斯利特(Carrie Haslett)女士分别致辞。鲁晓波院长还在开幕式上向本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之一、美国肯塔基大学艺术史与视觉文化研究系副教授安娜·布莱茨基(Anna Brzyski)颁发了聘书,正式聘请她为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随后,安娜·布莱茨基(Anna Brzyski)教授发表致辞(观看视频),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信任,并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与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

张敢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鲁晓波院长致辞
鲁晓波院长为布莱茨基教授颁发聘书
凯莉·哈斯利特女士致辞

 第一位演讲的嘉宾是惠特尼美术馆的资深策展人巴巴拉·哈斯克尔(Barbara Haskell ),她的演讲题目是“美国艺术的变化”。哈斯克尔女士通过1900年以来在美术馆展出的美国艺术作品,深入探讨了这一百年来对美国艺术理解的巨大变化。随后,卫斯理学院社会学教授佩吉·李维特(Peggy Levitt)进行了以“沼泽与野兽:博物馆,国家和世界”为题的演讲,将社会学视野引入对美国艺术史的研究中。

佩吉·李维特教授发言

 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副教授布丽奇特•库克斯(Bridget R. Cooks)的演讲题目为“展示黑人——美国黑人与美国艺术博物馆”,讲述了美国黑人艺术进入美术馆的缘由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化影响。威廉姆斯大学美术馆的策展人凯文·墨菲(Kevin M. Murphy)先生在他的“思想的全球化和行为的本土化——美国艺术在水晶桥博物馆的展示”中和听众分享了学院美术馆的运营经验。艾伦•沃勒克(Alan-Wallach)先生是威廉玛丽学院的终身教授,在题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艺术展览”的演讲中,他介绍了21世纪以来的美国艺术展览情况,在此前的研究生工作坊中,他曾对之前的美国艺术展览史进行了详细梳理。

 在研讨会的第二天,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安吉拉·米勒(Angela Miller)女士首先演讲,题目是“1913年军械库展览前后的美国艺术”,特别就军械库展览对美国艺术史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副教授伊丽莎白·哈钦森(Elizabeth Hutchinson)女士的演讲题目为“沿着种族消失的足迹环游全球——爱德华·科特斯国际摄影展”,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出发点,揭示了科特斯摄影作品展所遮蔽的北美印第安土著的真实生活普渡大学副教授凯瑟琳·朵欣(Catherine Dossin)女士的演讲题目是“太平洋画派——战后跨大西洋交流的亚洲部分”,指出在欧洲人眼中美国西海岸与东亚是一体,在20世纪初的巴黎,美国现代主义艺术与齐白石、赵无极等的画作常常并列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史论系教授张敢(Zhang Gan)的演讲题目是“艺术中的国家历史:‘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展”,介绍了美国艺术在中国的传播状况,以及这次展览举办的前因后果,认为这次展览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绘画作品较为成功地树立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其经验值得中国学习。研讨会的最后一位主讲人是凯莉·哈斯利特(Carrie Haslett)女士,她是泰拉基金会的项目主管,也是一位艺术史学者,其演讲题目为“近期美国艺术历史展览中的可见趋势”,与大家分享了在当前形势下,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策展人如何理解“美国”与“艺术”的概念

研讨会现场1
研讨会现场2
研讨会现场3

 会议临近结束时,美国肯塔基大学安娜·布莱茨基(Anna Brzyski)副教授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主任陈岸瑛(Chen Anying)副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作了总结发言。两天的研讨会吸引了众多西方美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在校生参与,每位主讲人发言后均有超过30分钟的深入研讨,其热烈的学术研讨氛围给陆续到会的近200名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安娜·布莱茨基教授做总结

 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参与研讨的还有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主任彭锋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邵亦扬副教授,北京服装学院学报主编陈芳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喻仲文、王美艳、许雁冰等,北京语言大学尹成君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章锐副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的刘海平老师,首都博物馆展览二部主任张杰先生及其同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马敏女士,故宫古书画部的李天垠先生,《美术观察》编辑王红媛博士,《装饰》编辑李云博士、王小茉博士、张明博士,《三联生活周刊》编辑薛芃女士,独立策展人、青年批评家蒲鸿先生,文创主管曹程先生和赵毅平女士,99艺术网主笔丁晓洁女士,以及参加“美国艺术史与展览”研究生工作坊的全体学员。

研讨会中外专家合影

(撰稿人:张梦阳)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