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太祖统一全国后,佛教成为国教,贵族阶层需要高级佛教用品和生活用品。高丽王朝1310年设立官营供造署(中尚署) ,大量生产螺钿漆器,主要以佛器和贵族生活用品为主,所以高丽时期螺钿漆器的精美和贵族化需求是分不开的。此时漆器装饰纹样以菊花纹、菊唐草文、牡丹唐草文、菊牡丹唐草文等为主,同时还镶有单股或两股铜线、玳瑁等。螺钿技法主要有切拨法,工艺等同于中国的平磨螺钿,或点螺镶嵌;切贝法(即中国的祥丝法)和玳瑁伏彩法(即中国的衬色法)以及毛雕法等。此时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器具是《螺钿玳瑁菊唐草文隅子盒》(日本京都桂春院藏,长9.3cm高3.5cm)以菊唐草纹作装饰,间有双股铜线栓丝镶嵌,花心用玳瑁衬色镶成,半花形隅子盒,从螺钿工艺来看是由剪刀加工而成,精美华丽。另外一件作品是《螺钿玳瑁菊唐草文拂子》(韩国中央博物馆藏),属于佛家用品。菊唐草文周围铜线已经脱落,部分钿片缺损,但仍不失原来高贵的品质。钿片为本土色贝,木胎裱布,刮灰,从工艺流程看非常考究。还有一件器物,《螺钿菊唐草文经函》(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47.3cm×25.3cm ×26.4cm),经函周身布满唐草纹样,上盖主纹样为菊唐草纹,由单股铜线入周边双股铜线镶成,纹饰中间有螺钿圆点,周边为牡丹唐草纹,螺钿表面用毛雕进行加饰,两侧有由铜板制成大的“宇”字和“灵”字, 经函正面有铜锁,两侧铜把手。以上三件作品均为高句丽时期螺 钿漆器的典型风格,无论从加工工艺还是纹饰上看,都受到同时代汉人漆器工艺的影响。但是,在漆工艺上,朝鲜半岛的工匠们似乎更加推崇螺钿工艺,朝鲜漆器历 来以螺钿漆器为主,很少使用彩绘、雕漆等其他工艺。 螺钿地位的确立,据现存文献资料考证也是在这个时期,它与当时朝鲜贵族的审美倾向有直接关系。
朝鲜时期(1392-1897)
明、清时期,是中国漆艺的繁荣期,此时雕漆与 薄螺钿在技术与审美上都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漆器的生 产,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发达。与此同时,朝鲜 时期的螺钿漆器制作也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5—16世 纪,中期是17—18世纪,后期在19世纪以后。在朝鲜王 朝初期,原来经营管理王室贵族漆制品的漆工房开始分 崩瓦解,而转向民间自由生产体制。从初期的文物看出 朝鲜时期螺钿漆器由贵族复杂样式向庶民的单纯审美倾向转变,同时漆器出现不同胎质,如:木胎、金属胎、竹胎,特别是纸胎的出现,说明朝鲜漆器的发展已经进 入成熟阶段。朝鲜时代早期,主要装饰纹样有莲花纹、宝相花纹、牡丹纹、菊花纹等。 从这一时期留存的器物《螺钿菊唐草纹盒》(日本个人收藏,17cm×9cm×1.5cm)的装饰可以看出,朝鲜时期,开始时器物延用的是高丽时期的做法,但与佛教相关的用器造型不同。高 丽时期,高足圆角,造型圆润,从这个角度看,此时佛教用器的造型比起高丽时期显得较为粗糙。
中期螺钿漆器由于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制作风格向大众化转变。这时期漆器纹样有:花鸟纹、葡萄纹、双鹤纹、梅鸟纹、四君子等,展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同时,朱漆螺钿工艺开始大量使用。朝鲜中期和初期的漆器装饰风格差别较大,其中,与儒家思想在中期螺钿漆器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此时,出现了朝鲜半岛特有的技法——龟裂法。如《螺钿莲唐草文函》(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31.8cm×20.5cm×21.2cm),函盖中心有两朵莲花纹,由两股铜线缠绕,四周镶有圆形和三角形钿片,函身两侧各饰有一朵莲花纹,钿片面积较大,手法较粗放。另有一件日本东京博物馆收藏的《螺钿牡丹梅竹文方函》(25.6cm×25.4cm×9cm)带有浓厚的画意, 作品中体现 出的生活情趣,显现了明显的世俗化风格。函盖饰有牡丹纹,边角有一只蝴蝶和两只蜜蜂,函边和角镶有铜装饰, 起美观和加固作用,正面梅花纹粗犷自然,左侧为3个花草地 子,用碎钿镶成。此文物用了朝鲜中期特有的技法龟裂 法,同时还有毛雕法和割贝法、切拨法。
朝鲜末期家具制作也大量使用螺钿技法,其中切贝 法(丝镶法)盛行,此时期主要有“寿福康宇”等带有吉祥 寓意的文字图案出现,另外,还有云龙纹、云风纹、云鹤纹等。韩国景德宫收藏的《朱漆螺钿三层笼》(87cm× 44.9cm×217cm),其纹样主要是十长生、花鸟山水等,通体髹朱漆。韩国螺钿漆器,漆家具中,朱漆少见,一 般黑漆较多。此件文物工艺精细,匠意独特,铜装饰精巧,螺钿色泽鲜艳,螺钿技法已经非常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