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仲淼:走进画家的世界——采访扬州籍女画家聂跃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1 11:42:4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新西兰留学生去年年底,听说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的扬州籍女画家聂跃华老师将于今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家乡扬州新建的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特飞到北京采访了聂老师。在清华大学聂老师的工作室看到了她的众多作品。看聂老师的作品第一眼,就惊艳于那种深邃色彩的厚重与明丽色彩融汇的不平衡的张力,感到让人不自觉产生一种“好漂亮的画”的欣喜和多看一眼的冲动。

其中《自然物语》系列作品非常吸引我,作品的空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外太空浩瀚的宇宙,浓重的色彩,宣染着色的方法产生一种随意大气、简约不凡的视觉效果;精致的笔触刻画出细腻的植物,营造出真实的幻境。

看聂老师的这个系列的作品会联想到宇宙中的某个正在走向终点的星系,那么些在岁月中没有被消磨掉的能量,都浩浩荡荡地汇聚到一个不确切的点上。那种深邃感,汇聚到这一枝一叶上,让我感受到失去参照物不辨方向的惶恐。似乎立刻就能体会到宇航员们那种所谓把近处的一张铝片看成几十万光年外的一颗恒星,而把挂在天际的某个巨大的天体当成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其中《自然物语—红河谷》让我想到火山喷发的动态景象,好像岩浆在顺着山谷的缝隙往下流,又不自觉地把我的思绪从宇宙洪荒拉回到现实。《自然物语》系列中有多幅作品,主色调都不同,《瀑布》是明丽黄蓝的,《红河谷》是浓烈的橙红,《深谷悠悠》是强烈的黄蓝,《五彩地》是鲜艳的黄绿,《大地》是萧索的白灰.

面对如此动人的作品我产生了很强烈的崇拜和好奇,它们是怎样产生的?画家具有怎样的想象力?

用画家本人的话说;《自然物语系列》作品的创作缘于她想通过作品来诠释一种力量感,歌颂生命和运动永恒的力量之美。她所描绘的芦荟桀骜不驯的外形与顽强的生存意志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借助于芦荟厚实、棱角分明的叶片所彰显的个性,另一方面依托一个宏大的空间载体,表达宏观的宇宙空间的浩瀚。在作画的时候更多依靠直觉,而直觉的依据实际是画家的想象力。

她进一步说:“当火山喷发的时候,是地球内部的岩浆运动的结果,运动是一种力推动的结果,这种力量,动物体里有,植物体里也有——比如你看到植物的小丫儿突突突长,是因为内在有一个力量在给它往外顶。因为能量才能产生运动,运动的背后是能量。人的成长也依赖能量,为什么孩子会长高、长大,因为他们身体内有一种生长激素的,也就是内在的力量。这是从微观上来观察的力量之美。关于宇宙的恒定的力量之美不仅限于地球概念,可以推广到宇宙概念。宇宙、太空对我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那是一种能量的震慑力,象要把你吸进去的感觉。所以在作画的时候是在表达那种直觉。这时候心中的意象已经变成潜意识。虽然不再看什么,但心象在借助于一个载体表达。”

她又说:“意象的深层是通过眼睛看到的现象经过大脑想象后生成了的作者心象,当“心象”向“意想”的转换的时候,内在的人文修养发挥重要作用,扬州是一个人文积淀深厚的地方,“扬州八怪”给我意象表达心象的启示。画的价值,在于作者赋予它的那种生命力,赋予它的力量感,它就会有价值。比如白描,有生命力的画,线条出来时有弹性的,我们称为“折钗骨”,花没盛开的时候是花骨朵,力量全部都在里面,盛开了之后力量就散发了,它半开的时候就相当于折钗骨,力量有一个往外弹得劲儿。借助于一个现象、转换成艺术家的心象表达出来的意象,作为艺术家的原创,希望表达的理想,能够歌颂生命和运动的永恒的力量之美。做画的过程其实是在表达想象力的过程。”

这个名为《自然物语》系列的画作,意为“自然的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可以感觉到浩瀚的宇宙在顺着你的思绪往周围铺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自然之力的神奇。我想这可能是和它们的用色有关。这位画家很喜欢也很擅长强力色彩对比与调和来表达她的情绪与想法;从她的画里,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男性的激烈澎湃与女性的坚韧柔和。

一个可以通过一幅画来传达如此之多感觉和情绪的,该是怎么样的一位神人?

聂老师是扬州人,扬州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这个古老的城市所给她的影响,是难以言喻的。她告诉我们说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学习绘画,当时她就读于扬州中学,完成了学校的功课后,在课余时间习画,学习花卉白描、人物素描、速写、色彩风景等,受到多位老师的指导,教授时间最长的是肖和老师,肖老师的兄长,省画院的肖平老师,以及著名的画家亚明老师都曾鼓励和指导过他们。我觉得聂老师在学画的生涯中很幸运,在那个年代,她早早的就接触到了雕塑和油画,曾经跟随刘玉老师学习过雕塑,很早就给她打下了立体造型的基础。不过说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聂老师说还是当时扬州学画青年最崇拜的张世椿老师。张老师是唯一一位走进中央美院任教的扬州人,对艺术有很高的造诣,聂老师说她很幸运,得到了张世椿老师的亲自指导。聂老师说张世椿老师对她最深刻的影响不仅仅在于绘画的技巧,而且更在于对作画对象的观察和理解。当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看,学会了想之后,把它画出来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了。那种通过老师的眼睛带领学生观察的启发式的教学,几乎影响了她的艺术生涯。恢复高考后她与长兄聂危谷先后走出了扬州城,踏上了丰富的绘画之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