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韩朝:阳光、格子和生命的绚丽色彩——读聂跃华的水彩画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1 11:33:4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0年秋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几位女画家的作品展,聂跃华老师约我去看,在这之前我曾到她的画室看过她的部分作品,并聊起了有关艺术的话题,从材质特点到艺术路径,从文脉师承到审美取向,从当代语境到形式创造,谈吐中的聂跃华温和而敏锐,简括而到位。她自己说是一个情绪型的画家,有时候心情愉快,画面便会随之明快轻盈,有时候阴沉不悦,画面也会随之凝重沉实。斯言可信,我更认为聂跃华是一位有思想的水彩画家,她的情绪不离她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这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状态,感性与理性,直觉与思辨,都有,而且,恰恰好。

每一种材质都具有那种材质自身的优长,水彩自然也不例外。水彩的流淌感和透明性更具有表达生命的亲和与便利,具有天然的生命表达感,而且能把生命的畅快淋漓发挥得极为充分。聂跃华似乎从一开始便发觉到水彩艺术的这个秘密,似乎她进入这个领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色彩表现力,这个字眼被聂跃华定格在生命的深处并迅速放大,她早期的彩墨作品也许因此而只能成为一个引子,中国画在色彩方面的不足与不尽兴,干湿之间的视觉差距给她留下了深切的感受,聂跃华转身投入水彩世界,并且一发不可收。而那个引子则被隐匿于她的画面深处,待来日生枝长桠。凡所经历的都将发生作用,不在这时,便在那时,不在此处,便在彼处,或大或小,或隐或显,聂跃华的中国画情结在深处成就了她的具有中西融合特点的水彩艺术。因此,她的水彩画在多重元素的对照中有着内在的平衡和统一,主观与客观、写实与写意、塑造与抒情都汇聚起来,当然,这并非说画面缺少主线,恰恰相反,打破边界、寻求多义性,在两者之间把握微妙的平衡关系更能切近她生命深处的感动。于是,她把所有这些关系放置在一种日常的情境之中,因为日常最深切,最丰富,最长久。在她的水彩作品中我有着如此强烈的感受,聂跃华是一位善于营造艺术氛围和确立艺术形式的画家。

当艺术心灵光顾日常事物时,日常也便具有了唤醒生命感知的意义。日常被唤醒,读者和观者同时被唤醒。聂跃华的水彩世界是她心灵的独白,同时是面对观者的,是敞开的,也就是说,画家不是营构一个小我的天地孤芳自赏,而是把客观的美与主观的表达、把普适性与个性作通盘的思考。在此,我们与那些日常的物象、绚丽的色彩对视着,阳光透过这些格子,确切地说是格子的秩序所传递出的人文气息,理性、均匀、从容,这种秩序是画家造境过程中所必需的组成部件,我知道聂跃华是敏感于这种氛围的。艺术总是需要找到个人语言,并以风格的确立为终极关怀,那是确立艺术家自身的必需品。聂跃华找到了,从大学时代到执教生涯,从光华路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双清路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聂跃华努力发掘着这个学院所持有的文脉与气质,同时她也把目光投向更大的范围,投向透纳、投向弗林特,从前辈那里获得深层的滋养。无论是原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还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结构意识与当代精神始终是生长于斯的画家们的思维重点,或多或少,都以此为轴向其他方面伸展。聂跃华选择格子,选择阳光,选择花,选择藤椅等等——都内含了这些物象所具有的品格,她要在题材内容与形式语言之间形成合力,使形式与内容合二为一,并让这种结合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是视觉的,也是心灵和精神的。聂跃华在找到这一意象的时候,已然连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女性画家特有的敏锐,在这个题材里面,包含着她的全部世界。在这些物象的显现或者说使这些物象具备生命的形式美感的考量中,我猜想聂跃华既有找寻的自觉,也有文章天成、妙手偶得的际遇,理性与感觉同样平衡了她画面中的结构意识与自由精神,无论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思考与探索,聂跃华最终是利用了光,利用了水彩的特质。在其中多层关系的把握与糅合中,她努力把各种艺术元素焕发出力量。水彩是光的艺术,画家在光的世界发现了画面的流动和结构,聂跃华自如地运用着,她让一切物象消溶在这光芒之中,让光充当一切的主宰,自然而强烈,有机又有形,光是流动的、变幻的,画面就是流动的和变幻的,水彩与光线,这天生的一对成就了画面的柔和、清丽、明快和自然,那水质一样的轻快如此美好地渲染开来。秩序、结构——这些硬度的美学词汇,融汇到了光线的不确定和无形之中,矛盾的、现实的、虚拟的、主观的、客观的统统包容进来,是开放的、也是私密的。

艺术家是造物者,聂跃华尽情于这光色的世界,专注于结构和光的统一与对比,那些花都经过了改造,曲中见方,不是自然形态的花束,而是“纸上之花”,因而更为热烈和温暖,没有比阳光更能令人感到温暖的,我说,她选择阳光,是选择了一种温暖,是选择了生命中最绚烂的那一部分。艺术的意蕴就藏在这盛开的光色之中。所有技法层面的问题,诸如干画、湿画,控制与反控制等都自足于这光线与意象的合拍。光线的介入避免了生硬的结构切割,且把水彩材质的淋漓透亮与物象结构的硬度——这一刚一柔的对比恰当地统一起来。

聂跃华生长在江南,她似乎天然与水彩有着如此吻和的关系,那些阳光下的藤椅、格子、花朵都与江南的柔丽典雅是合拍的。她儿时深层的记忆也定然催生着她的艺术感受,在某个特定时刻唤醒她,我相信这样的因缘巧合,也相信她的直觉来自生命深处,来自有着白墙粉瓦的光阴里。正因为此,才强烈,才感人。聂跃华有了生命深处的这层底蕴,她还须用人文的、艺术的方式把她心中的图腾完美地勾画出来,她要展示艺术生命的无限美好,于是,花朵开在春季,开在夏季,色彩如此鲜艳,我常以为鲜艳的东西不容易处理,其实水彩画是最适合表现那些接近纯色的物象的,聂跃华谙熟于此并用得恰到好处。江南是细致的,聂跃华也是细致的,她在整体关系的观照与把握中,不忘那些画眼的力量。细节与物象自身的结构是统一的,物象的细节也是结构的细节,残与整,齐与不齐,画家把细节统一在那片红润和绿萃之中,它们支撑着整个结构,引导我们观照日常生活的美好,令我们触摸到了画家心底隐藏的鸣器。我一向视所有的绘画为创作者内心的旁白,而艺术效应则需要画家与观者的同谋。在聂跃华的水彩艺术中,流淌与端然,水彩的秉性,结构的美感,都被画家娴熟地运用着。读她的作品,需要平静的心态,这样才能体察语言的细致与快感,体察画家的自由与用心,体察人与画的合一。

聂跃华似乎总是寻求事物的两端,执两用中,她的另外一些作品,却是在日常之外的。她把那些自然生命——小鸟或者不是小鸟,放置在宇宙洪荒和一种不确定的情境中,让人联想到生命与我们生存世界的对话,或者对照。从生命这个角度看,那也是我们的日常,我想,那一定是画家聂跃华的日常,因为聂跃华的思想和目光总是徜徉在远处和近处,无论远近,都不离她的感动。

韩 朝 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

2010年冬月于有容堂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