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当代艺术将在经典艺术的关照中前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5 10:20:13 | 文章来源: 搜狐文化

  2010年9月16日晚,"经典北京"艺术博览会VIP预展在农展馆举行。这是“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第二次举办,本次“经典北京”的展览是来自国内外的画廊和艺术经纪机构。相比上一届博览会绝大部分展品都是相对传统派经典作品的风格。

经典是一种可能性,是今后发展道路的标杆

对于“经典”的理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能承载历史考验并最终进入史册的艺术品才可称为经典。对此,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副主任滕宇宁认为,经典艺术代表着前人走过的道路,通过从“经典”,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留下的痕迹并参照未来发展的趋势。经典的东西并非不可改变,时下热门的当代艺术始终会在经典艺术的关照之下前进,但这种关照并不仅仅是遵照“经典”的指引行走,同时还意味着打破“经典”所遗留的条框,突破固有的思维,创造新的可能性,成为下个时代的“新经典”。滕宇宁还认为,如果某一种经典最终变成一个死板框架,就是它可以隐退历史的时候。

与此同时,本次经典北京博览会也是搜狐艺术主题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艺术主题月中,搜狐文化提出“70年代大爆炸”的概念,为此,我们也对到场的70后艺术家进行了采访,试图了解经典艺术对于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创作中对“经典艺术”的颠覆。

肖歌:70后艺术家带着个性和思辨创作

艺术家肖歌是70后的一员,在她看来,70后艺术家是独特而不可忽视的一代。随着时间的沉淀,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艺术上产生卓越成就。不同于成长在物质年代的80后艺术家善于构画物质世界和卡通世界,70后艺术家带着60年代艺术家遗留的对人性的思辨进行创作,而因为思想的解放,和多元文化的介入,他们又渴望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而且在个性上,他们不愿被现实压倒,“坚持”成为他们生命体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晓彤:国外没有年代划分 对艺术家相对宽容

旅居法国多年的艺术家安晓彤对海外的艺术状况比较了解。在国外,艺术界和整个社会对70后、80后、90后并无明确划分,这是因为海外艺术对艺术家的评判相对宽容,他们尊重每个艺术家的个性和创作思路。安晓彤认为,无论哪个年代的艺术家都有属于他们的亮点和不足,而一味强调年代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一种对艺术评价的客观态度。

据悉,本次将持续至9月19日,同时也会有多场主题展、艺术论坛同时登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