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2014中外艺术家太行对话研讨会(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6-19 14:28:4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张江舟:谢谢。下面我们还是有请俄罗斯的艺术家发言,Sweetlena Chiefchok。

Sweetlena Chiefchok:太行山壮观雄伟,他让我联想到巴赫音乐的气势和莫扎特音乐的空灵。红旗渠是世界的第八奇迹,在50年前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战胜了自然,这就是太行山的美丽和力量所在。我总想表现太行山的美和林州人民的生活。这种国际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促进了艺术的交流并相互学习。太行的美和林州人民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希望我们带来的俄罗斯艺术可以让大家看到俄罗斯艺术之美,并相互借鉴。我在这里感谢主办和政府,这次的活动让我有机会来到中国感受中国文化,谢谢。

张江舟:谢谢两位俄罗斯朋友,欢迎你们有机会再来。下面有请美国艺术家Jeffrey Morabito发言。

Jeffrey Morabito:大家好,首先我对主办方和林州政府感谢,在这里我感到气氛很温暖。参加活动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国家,这些艺术家将自己国家的艺术带来这里。在这次活动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议题,一个在当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议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来到太行山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会融入大自然中。我们到了荆浩故居,那里很是让我感动,我们爬山、拜访,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作品。历史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我体会到悠久的文化和太行山精神对我创作的影响。参加本次活动的艺术家有不同的创作方式,虽然形式不同但作品很令人震撼。谢谢大家,谢谢这次活动给我一次难忘的经历。

张江舟:Jeffrey Morabito说沉浸在壮美的大自然中已经忘了“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的存在,我非常的赞同。一些当代艺术已经丢掉了人最根本的对心性的表达,我觉得这是当代艺术的一个误区。忘记艺术,就已经找到了什么是艺术的基本答案。下面我们有请希腊艺术家,Marianna Ignataki发言。

Marianna Ignataki: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进行水彩创作已经有8年的时间,在这8年的时间里也尝试过其他的绘画媒介。水彩的效果是感性的、丰富而自由,这和中国的水墨作品有相似之处,来到这里我是第一次画风景画。我来到太行山很受感动,很多古代大师在太行山进行创作。我觉得艺术家在画风景画时选取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视角对太行山和太行人民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艺术家互相合作和交流,这样的交流有意义并有具有建设性。因此我想对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与我分享感谢这次精彩的旅程,感谢各位老师对我艺术的指导,谢谢。

张江舟:作为独立艺术家,我非常喜欢你的作品。我觉得你的风景画非常好,非常洒脱,你这样年轻我很好奇你作品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苍茫气。下面我们有请吴运鸿先生谈谈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吴运鸿:这次来参加活动确实有很多的体会。太行对话就是我们与大自然的对话,而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大家越来越远离自然。这次来到太行我有两个震撼,一个是身处太行的震撼,另外就是人文的震撼。自然给人们的震撼是一种发自心灵的震撼,太行山实鬼斧神工,是历史上北派山水发祥地之一,造就了许多绘画大师。这次来我想来探寻一下古代大师的艺术足迹,斧劈皴、折带皴一些绘画技巧都可以在太行上找到原形,我觉得太行山是现代中国山水画的摇篮。中国山水的特色是天人合一,是大自然与人的结合,是中国绘画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次和上次我们去黄山是大不一样的,这是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多元性才是未来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这次活动中西方艺术家集聚一堂,大家表现手法、艺术观念的不同真正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张江舟:吴运鸿先生说的非常好,艺术文化的多元性是今后艺术发展的方向。下面我们有请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杨震熙老师发言。

杨震熙:我在70年代和一些画家来到这里画了一些作品,太行山和其他的山脉都不一样,太行山是深刻的,也是深厚的。太行山不仅仅是一个山脉,更是将整个中华大地通过太行山这个自然屏障划分成东西两部分,黄河分南北,太行分东西。

张江舟:谢谢杨老师,杨震熙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太行山可以说是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一个交界地。下面我们有请河南省美协副主席、山水画艺委会主任李明。李明虽然很年轻但是是中国美术界的新锐,下面请李明给我们谈谈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李明:在这里首先我代表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感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感谢艺术中国、感谢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对这次活动的主办,和各国艺术家来到这里进行写生对弘扬河南文化非常有意义。这些年来,我对太行山有一些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太行山,和太行地区。

太行山北起燕山,南到黄河南岸,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是北方山水派形成地,现在艺术家还是从北宋山水吸收很多养分。近些年,到太行写生的艺术家非常多,大家通过对太行的理解使这里的山山水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州人修红旗渠是有传统的,太行的遗址是有传统的,我们力图通过创作反映当代太行精神。

张江舟:我觉得你讲的非常好,对太行山本身的介绍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太行文化。我认为这种具有太行精神的艺术作品不应该局限在河南艺术家,很多艺术家虽然不是太行人不是河南人但他依然有着太行精神,比如贾又福先生。贾又福的作品多少年来以太行为母体,他已经把太行风貌烂熟于胸用符号来表达太行的壮美。满纸并无太行,但是观众一看作品就能感觉到那就是太行。

下面的时间我们请林州代表,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山水画家曲春林老师来谈谈对太行的感受。

曲春林:我老家是林州的,每年基本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太行山进行创作,我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也会带自己的学生过来写生。太行山包含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太行山风貌。我个人觉得想要对太行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刚刚我看到韩国艺术家柳时浩的作品,他画出来的太行山和我们不一样。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呈现不同的风貌,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