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威尼斯双年展:国家展馆模式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04 15:58:15 | 文章来源: FT中文网

在威尼斯城举办的国际艺术展(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与它1895年首次创办时所为人熟知的一样,被视为全球首个正儿八经的艺术展。1907年,首个国家展馆——比利时展馆——在威尼斯岛最东边的绿园城堡(Giardini)兴建,绿园城堡面积宽阔,是一座公共花园。在接下来的25年时间里,许多西欧国家以及美国也依葫芦画瓢,都在威尼斯兴建了自己的永久展馆。

在接下来的50年时间里,只有不到20个国家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展,但1945年后,参展国家数出现了增多,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参展国家数再次增加。很快,绿园城堡所能容纳的展馆数达到了极限,很多国家如今在军械库(Arsenale)的旧船坞里、或是在威尼斯城的周围租借展览场地。

今年是第55届威尼斯艺术展,展览主题为“百科殿堂”(The Encyclopedic Palace),策展人是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年轻及初出茅庐的艺术家云集威尼斯,但今年的金狮终身成就奖(Golden Lions)却颁给了两位欧洲老艺术家——83岁的马里萨•默兹(Marisa Merz)与94岁的玛利亚•拉斯尼克(Maria Lassnig)

策展的国际博览会是本届威尼斯双年艺术展的重头戏,将继续秉承主题的连贯性,但威尼斯双年艺术展迥异于其它双年展的无疑是它展示了各国的独特风情。然而,国家展馆的模式似乎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许多艺术家平时就不在自己的母国生活与工作,而满世界跑的策展人、藏家、画廊老板以及簇拥者这类人一年到头都是转战于各种双年艺术展、艺术博览会以及画廊开张。

因此,从某种程度说,威尼斯双年艺术展可能显得有些过时,然而,随着每年的艺术希望之星纷至这座人满为患的城市办展览,威尼斯的知名度显然是与日俱增。今年的88个参展国中,有10个国家属于首次参展,它们的名字体现了复杂的地缘政治版图:安哥拉、巴哈马(the Bahamas)、巴林、科特迪瓦、科索沃、科威特、马尔代夫(the Maldives)、巴拉圭、图卢瓦以及罗马天主教教廷(The Holy See)。我采访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与策展人,问他们为何仍念念不忘威尼斯双年艺术展。

智利展馆:艺术家阿尔弗雷多•伽(Alfredo Jaar)

“我第一次受邀参加威尼斯艺术展是1986年,那次展览让我名扬国际艺术界。我当时年纪轻、名不见经传,是生活在纽约的智利人。当时的艺术世界与现在不一样,并非全球一体化:一般人很难渗透进西方艺术界的堡垒中。

实力不俗的观众潜力无穷,因此我热盼今年能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理念。但威尼斯双年艺术展仍是各国艺术精英荟萃之地。尽管有些情况在慢慢发生变化,但绿园城堡中的各个国家的官方展馆仍最引人注目。目前仍有160个国家没有在此建正式展馆,但一旦决定建馆,就必须想方设法在威尼斯投钱找地方。我的作品《威尼斯,威尼斯》(Venezia, Venezia,见右图)就是应因以下事实:像智利这样的小国也必须在军械库租借场地以展示自己的存在。

国家展馆模式完全没有体现出文化界的发展现状。我感觉要不了多久,整个绿园城堡会成为纯展览园区,策展人届时邀请全球各地的艺术家到此设场办展览。国家展馆会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德国展馆:策展人苏珊•甘斯海默(Susanne Gaensheimer)

“今年,更多国家决定参加威尼斯双年艺术展。参展国家希望通过艺术在国际场合展示自己的软实力,这个重要性似乎越发明显。

今年,对我们来说异常重要的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展现德国四海一家、国际各种艺术汇聚的国家形象。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可以亲眼目睹整个德国社会越趋多元化。我所选的三位国际知名艺术家——艾未未(Ai Weiwei)、桑图•莫佛肯(Santu Mofokeng)、戴安尼塔•辛格(Dayanita Singh)——都与德国关系密切,但我觉得参展团队中有一位德国艺术家(注:罗穆阿德•卡马克(Romuald Karmakar))同样十分重要。

如何代表德国,我选择以开放而非封闭观念来理解国家认同。这就涉及了我们与法国互换展馆的重大决定,这个提议10年前就提出了,但今年我们一致同意应该付诸实施。

我觉得国家展馆的模式并非已经过时——只要你觉得所谓国家认同就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各种错综复杂情况。国家展馆并不仅仅只是展示该国最知名的艺术家。”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