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端廷: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的积极意义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24 14:40:35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于6月1日如期开幕,对于创办于1893年、迄今已有120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来说,这原本是两年一度、一如既往的寻常节目。然而,由于中国艺术家的蜂拥而至,这届双年展似乎变得异乎寻常,因为除了中国馆之外,各种名目的展览使得这个夏天去威尼斯参展的中国艺术家竟有300多人。这样的参展规模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大事件,也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的奇观。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共有88个国家参加,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为这一届双年展确定的主题是“百科宫殿”,顾名思义,这个标题带有海纳百川、无所不包的意思。

双年展由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三部分组成。据说,本届双年展共有平行展40个,中国艺术家就占了8个。另外还有8位中国艺术家的7组作品参加了肯尼亚馆的展出。本人初步统计,以各种名义参加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达316人之多(这其中也包括一些艺术家的重复参展)。有人惊呼“威尼斯双年展的神话从此破灭,其神圣性和学术性也从此终结”;还有人断言“中国人的文化自卑感促成了国际艺术掮客的商机”。

世界是复杂的,万事都有两面性。在我看来,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且不要苛求每一位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在学术上的高水准,如此众多的艺术家能够前往威尼斯参展,本身就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步的体现,要知道30年前中国人出一趟国都是极为困难的事。虽然确如抨击者所攻讦的那样,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设立及其展览操作带有较强的商业色彩。事实上,推出并扩大这项计划的初衷就是促进双年展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古今中外从来都没有纯粹的艺术展览,对于中国而言,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兴起和艺术商品化的出现才带来了当代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对于仍处在双轨制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界来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是一个自由平等的舞台,因为那里没有苛刻的非学术性审查。

第三,对于威尼斯人而言,双年展和电影节是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对于世界各国艺术家而言,那里是文化竞争的战场。中国文化艺术需要参与国际竞争,至少我们必须参与国际交流与对话。历史已经证明,威尼斯双年展是推动中国艺术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舞台。

第四,中国艺术家大量参加平行展不仅可以促进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水平的提高和策展机制的完善,而且可以开阔中国艺术界的国际视野,提高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水平。与世界艺术强国相比,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只有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才有可能拉近。

我认为,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中国艺术家应该是多多益善。换一句话说,问题不在于我们参展的人数太多,而在于我们应该着力研究“展出什么”以及“怎样展出”。本届中国艺术双年展平行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例如有些展览主题混乱、趣味恶俗,杂货铺和地摊式的陈列方式――都需要在未来的平行展中予以纠正和完善,至于那些挑战当地和普遍人类伦理、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所谓“创作”则应该坚决反对。我相信,平行展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继续参加平行展、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得到解决。当然我们应该警惕,虽然威尼斯有足够的容量,但如果中国艺术平行展量大质差、影响恶劣,不排除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或当地政府将来有出台“限华令”的可能。

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解不开的情结,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是每个艺术家的梦想。从这一届参加平行展的中国艺术家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威尼斯双年展的常客,对于他们来说,威尼斯是百去不厌的圣地。

威尼斯双年展令中国艺术家趋之若鹜,这充分证明了这家“百年老字号”的巨大魅力。再看看一些年轻的国内双年展已经开始萎靡不振、人气渐弱,我们的有关部门倒是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