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历经百年而不衰,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展会之一,被喻为“双年展之母”,亦被称为当代艺术界里的“奥林匹克”以及当代艺术的重要标杆。从威尼斯双年展上能充分反映目前当代艺术发展变化和观念演进。二十年前,中国人开始有机会介入这一艺术盛会:1993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奥利瓦邀请了十三位中国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当代艺术”为何物。自此,中国当代艺术在不断发展前行时或多或少受到威尼斯双年展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家也不断努力寻求被世界所认同。十年后,中国馆正式在威尼斯军械库落成,成为中国入驻威尼斯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时间之驹再跨越又一个十年,来到2013年时,中国艺术家已经对这个国际舞台毫不陌生。据统计今年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多达300多人,是有史以来中国人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人数最多的一次。外媒戏称“中国的艺术军队”来了。但有意思的,如此大规模的进军威尼斯双年展并没有给国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国内的争议之声反而响成一片,从策展人到艺术家无一能够幸免。许多媒体将今年的双年展称之为“扎堆儿赶集”, 学术界更因为今年平行展数量如此之多而屡遭质疑。相对来说,外媒的态度要缓和许多,但也不乏指责威尼斯双年展腐朽、商业气息过重等。
诚然,这个成立于1895年的古老展会,也无法规避市场化的影响。正如艺术家方力钧和2013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所共同提到的,一个有着百年沉淀的展会,还是有颇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是艺术的表现,还是展览的策划又或是整个双年的展的运营模式。
当代艺术的“无限意象”
2013威尼斯双年展是什么样子?同行的一位欧洲记者幽默地说:“国家馆售票处的队越排越长。没有几件架上艺术,小几百件装置,千余件摄影作品,最后去探索无穷尽的影像。”从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更偏向学术和实验性,探索所有艺术形式的可能性。“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意义在于,你可以看到世界的当代艺术都在发生着什么,它让你了解到原来艺术还可以是这样的、那样的。”威尼斯当地的藏家Possati说。窥视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然后反思自己,很多艺术家都从威尼斯获得了新的灵感,中国艺术家自然也不例外。
几乎与威尼斯同期举办的世界顶级博览会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曾策划出一个特展,取名Unlimited(没有限制的,官方翻译:无限意象),旨在探索当代艺术的可能走向。这个词用来概括威尼斯双年展似乎也很恰当,来自世界的艺术家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实验和前卫作品,充分阐释“艺术有无限可能”。
媒体总是习惯于去比较,拿中国艺术家去PK海外的艺术家,这个比较的意义其实不大。Possati说,“如果硬要说上一点区别,我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似乎更观念性,或者说观念更集中。欧美的显得观念散又或是更注重形式感。但你硬要说哪种更好,这是不能有结论的。”
南京四方美术馆馆长朱彤认为:“有一点可以提一下,至少我看到在双年展上的大部分西方艺术家,在艺术的探索和对艺术的未来的研究上,包括思想,甚至是有趣、好玩上,他们会走在前面一些,视野更加开阔一些。中国的艺术家相对来说(当然这里不是说所有艺术家都这样),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可能还略显陈旧一点。如果西方艺术家做比较,在这方面可能表现得最明显。我觉得中国艺术家在未来,在艺术的思维和表现方式上要更加开放一些。”
但无论如何,在相比较中找出差距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双年展我们学到了什么?艺术的无限表达形式:艺术原来是可以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也许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不能用‘局限性’来解释,因为东西方本身所具备的背景和认知有所不同。双年展本身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看到诸多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