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媒体群访在中央美院美术馆贵宾厅举行。多家媒体在此次招待会中主要围绕朱乃正老师以及展览策展人曹星原女士,对12月15日即将举办的“黑白东西”展览进行提问并得到了两位老师的详细解答。
首先,主持此次群访的唐斌副馆长对展览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认为朱老师长达60年的艺术道路探索,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从所选作品来看,尽管“黑白东西”并不是一个回顾展,却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朱老师在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朱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的实践,这些被提出的问题乃是展览的关键所在。
本次展览策展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曹星原老师认为,油画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油画民族化”等问题至今仍被争论,而朱乃正老师则另辟蹊径,从书法、水墨以及油画入手进行多方位创作。在她看来,尽管现在很多中国画已经不再是传统文人画,朱老师由于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明显的传统审美语言变化,他的艺术语言带有传统文人精神。
在两位老师的短暂展览介绍后,进入到媒体提问环节。
问题一:中西艺术经验在朱乃正先生这里是如何被调和的?
朱乃正:尽管这一问题很难回答,却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对我自己而言,在青海的时期最为考验人,青海生活艰苦,但我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与思考,因此在回到美院后,对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我认为书法与水墨是与中国油画相通的媒介。
曹星原:中国现代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逻辑,西方的现代艺术是建立在拥有断裂语言的“古代”之上的。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就一直有着固定持续发展的语言,包括艺术语言。所以尽管现在中国绘画呈现出一种多样化面貌,它仍要寻求自己的定位,不能一味的追求与西方融合。遗憾的是,一直以来,都没有理论家对中国绘画中书法进行系统性研究,这是未来值得我们讨论的。
问题二:朱先生与曹老师是否给予中国当代油画及油画教育一些建议?
朱乃正:80年代以后,市场敞开,油画发展已不可捉摸。大部分艺术家在追名求利,另一部分则能保持自我,所以在中国油画已经走完西方形式语言的背景下,当下画家要受到一系列考验。至于艺术教育,我们期待着艺术教育体系从西方的变成中国的,让学生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当然这是国家文化战略问题。
曹星原:现在的中国艺术界所寻求的是西方艺术界的肯定,所以油画发展步履维艰。中国艺术家应当关注自己的作品,摆脱上述的状况。
问题三:“黑白”在中国画以及西方素描中都是构成色彩的主要部分,朱先生是怎么看待“黑白”在自己作品中的表现的?
朱乃正: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西方素描讲究的是一套固定模式,强调表现效果,只有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才能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而水墨则是活的,它不是禁锢在框架之中的。我的作品中素描与水墨是相关的,这种关联性在经过探索后逐渐融合在一起。
问题四:朱先生怎么看待艺术家在创作中对以往作品的重复和创新?
朱乃正:没有艺术家会在没有重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重复是一种积累,可以推进作品走向成熟。但没有丝毫变化的重复就是在消磨艺术家自己的艺术生命。艺术不能模式化,这就要求艺术家自己的调节以及判断。
问题五:今天中国传统水墨的许多作品看上去像油画,朱先生对这种现象如何看待?
朱乃正:产生这种现象很正常,这是中国进入80年代以来主流艺术不断分化的结果,发展至今,传统、现代、当代的作品都在市场上流通。严格来说,你说的那种并不是中国画,我自己的也不是,这些只是水墨画,采用了传统材料。至于这些作品在未来的价值,历史自有说法。
最后,唐斌副馆长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简略总结。他对朱老师回答中的“没有什么可以挡住我的眼睛,没有谁那么可以阻止我思想”非常感慨,认为这既是朱老师自己的经验,同时也是对青年艺术家们的忠告。同时,“黑白”是中国绘画中不可缺失的两部分,“东西”则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涵盖其中。因此此次展览不止是一个小型的研究性个展,它的内部包涵有极大的内容。在本月15日展览开幕后,这一内容便能在“黑白东西”展中被更直观的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