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教学中的当代解剖艺术:央美油画汇报展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30 14:43:25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展览现场

2012年11月26日上午11时,由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办的油画系二年级“剖”主题解剖课汇报展在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主楼展厅开幕。

继2012年10月29日—11月12日“点线构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城市透视课程汇报展”在中央美术学院五号楼主楼展厅展出之后,油画系推出的基础教学系列展第二场:以“剖”为主题的解剖课汇报展。展览共展出雕塑作品共计15件,包括64厘米的的三维立体人体骨架、平面图,以及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9篇。

此次展览的指导教师为油画系教员曹轶老师,其中部分展览作品由油画系邀请来讲学的两位外籍教师指导。2012年6月,油画系曾邀请任教于纽约艺术学院和费城艺术学院的艺用解剖学者罗拉•菲卓尔(Laura Frazure)教授和麦克•罗斯曼(Michael Rossman)教授到系里讲学。在曹轶老师的协助下,两位教授为研究生开设了为期两个月的立体解剖课程,此次展览也包含了研究生的部分课程作业。

美国当代的解剖教学进入到艺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并发展成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观念艺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Golden figure是美国当代艺用解剖研究的学术权威之一,当安迪•沃霍尔在上世纪80年代创建纽约艺术学院之时,他也是创建人之一,有力的证明,即便是在当时观念艺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人把艺用解剖看作艺术发展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门解剖技术或者是落时的学科。

当代艺用人体解剖这门课程吸取国际解剖教学经验,意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从解剖的角度扩宽对艺术的理解,并且在学习方法上启发学生养成对于艺术专业的研究精神和自主的学习态度。课程以三维立体为主的方式,通过带领学生研究整个人体骨骼和肌肉在空间中的构建而更好的解决人体艺术的造型问题。这种立体的逻辑的思维方式是西方传承下来的审美体系,不论是在传统二维的油画形式,还是雕塑或者抽象语言中这种观念都显而易见,而不少学生认识形体空间往往是平面化的,甚至做立体雕塑也是平面化的。立体解剖的课程将有助于学生转变平面的思维模式,学会立体的观察对象,学会在平面中立体的表达对象。课程还涉及人体艺术的造型语言。艺用解剖与美术史发展的关系强调学生学习艺用解剖也是从新了解艺术的根本要素及艺术发展史的途径。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按照7.5个头长的艺用人体比例结构组建,身体各部分都按此具体的比例一一构建。先由基本的比例形态做起,逐渐反映出真实骨骼造型。利用骨骼连接和重力之间、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态、关节和运动的特点以及个体的肌肉,肌肉群,附属物展现人体骨骼的运动和造型。最后,人体的表面和内在形体综合在一起形成表现语言(造型语言)的艺术家案例分析。

油画系的同学们通过学习如何制作60厘米的人体架了解到人体骨骼的比例结构与运动原理。课程中通过介绍“艺用人体比例”的含义及目的,让同学认识到解剖的目的并非去图示人体,而是探寻如何来认识人体。

据悉,此次课程汇报展将由2012年11月26日持续至2012年12月10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