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
展览质量检验国家软实力——国博副馆长陈履生访谈 |
|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29 09:04:00
| 文章来源: 文艺报
|
|
在美术界,作为史论家,陈履生为叉素以敏锐、大胆、老辣著称,作为策展人,他视角独特,策划的展览常有新鲜看点,中年专攻水墨画梅花,园构图奇特章法严谨,自成体,被称为“陈氏风格”。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新任副馆长,一路走来,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使得陈履生对美术界请多现象都有独到视点。近日,记者采访了陈履生。
新国博将会成为显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窗口
记者:由原来的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合并而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定位与之前相比有什幺不同?
陈履生: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无疑,这已经释放山一个信号,即国家在整合文化资源方面,将打造一个与大国地位相称、与悠久文化传统相称的国家博物馆。因此,其功能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3月开始,国家博物馆历叫二年半进行了改扩建工程,现在以近2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馆,超过了原来为世界第一大馆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新的国家博物馆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馆小仅是国人的期待,而且也是国际博物馆界的期待它将在21世纪新的十年和国家“十二五”计划期间,对于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挥重要的作用。
记者:“国博”应重点收藏、展示什幺样的藏品?这个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陈履生: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建馆目标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重新开馆之后,各项工作都面临着转型,其中的收藏和展览工作将有最为直观的变化。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国家一次调拨39万件文物入藏,使得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总数达到106万件,而其他的古代与近现代历史文物、近现代与当代的艺术品收藏,也在不断增加数量增多、品类扩大与叫间下延,会成为开馆之后收藏方面的特点。而重点将是根据可能性突出收藏精品、补充不足部分。
新的国家博物馆有48个展厅,其中最大的展厅面积有2000平米,最小的也有700平米。除了用于“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这两个长期陈列之外,尚有30个展厅可以展示古今中外历史与艺术类的展览,其中既有时间较长的专题展览,也有相对短期的临时性展览。专题展览涉及到青铜器、瓷器、玉器、佛造像、钱币、家具等,临时性的重要展览有配合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展览,有中德史化交流项目“启蒙的艺术”,有“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还有世界顶级品牌“宝格利珠宝艺术百年展”。可以说是好戏连台。新国博将会成为显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窗口,成为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展览中心,成为公众感受历史、欣赏艺术的文化场所。
至于说收藏、展览的选择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立足国博,放眼世界;配合大局,服务社会。
记者:请介绍一下国博正式开馆的时间及活动安排。
陈履生:长期陈列“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后于今年2月底与公众见面,“古代中国”长期陈列以及潘天寿、李可染、黄胄3个专题展将于3月开幕。由德国3大馆提供藏品、为时1年的“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将于4月1日开幕。此后,各项专题展和临时展都会相继举行。围绕展览的其他工作也将随之进行,比如配合三位大师展览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配合“启蒙的艺术”展而举办的“启蒙的对话”国际论坛也分时段举行,其他的公共教育项目则渐次展开。有700个席位的国博剧院,将上演非遗节目和其他高品位的音乐、戏剧节目。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量身订做的具有国博特色的各种纪念品将在国博的纪念品商店出售。网上国博作为国博建筑主体的外延,将建构国博与外界联通的重要渠道,会更大范围地扩大建筑本体之外的社会影响。其他为公众设置的导览、餐饮等将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到2012年,国家博物馆将迎来它的百年大庆,因此,一个大规模的关于国博百年纪念的系列活动也在紧张筹备之中。
因为批评的变质,批评在专业层面以及在公众领域已经失去了尊严
记者:你既是美术评论家,也是策展人,曾经策划过很多大型美展,请大致谈谈当下国内美展的现状。
陈履生:这是一个展览的时代,有目共睹,已经成为共识,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基本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艺术展览的开幕式。各地展览的数量也较之过去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无疑也会带来杂乱的问题,从而给人们带来展览疲劳症、厌恶症,因此,很多专业人士反而看展览少了。人们期待能有一些精品展览,实际上这种期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展览现状中的小足。展览的鱼龙混杂,从大的方面来看,是因为展览场所的大幅度增加,展览的门槛降低,过去很多著名的画家一辈子也就举办过一次画展,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举办个展。现在就小同了,有的画家一年就可以举办几次个展,而想办画展的画家只要能够出钱,那基本上都可以如愿。过去画家举办个展往往是在进人中老年的艺术成熟期之后,现在刚出校门的年轻画家举办个展也是家常便饭。与展览相关的市场炒作,已经波及到了“80后”。所以,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对展览的崇敬感已经消失,专业认同也相对降低。而展览的绝大多数是商业性的和宣传性的,与过去教化性的、指导性的和专业性的有本质上的不同。商业性的展览中包含了宣传的诉求,可是,通过展览来达到卖画的目的,在目前以拍卖为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中并没有显著的效果。而在一些专业场 馆中举办的展览,大都是以宣传自我为目的,效果显著。从各种宣传资料中可以看到,没有不成功的展览,凡是举办的展览都是“大获成功”,此后,展览也就成了个人简历中的重要的记录。而与之配套的是各种研讨会,大都是众口一词的捧场,即使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或者是批评,最后也在“纪要”中被抹平。综合目前展览来看,能够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为观众传颂的艺术展览,实在很少。
记者:那么美展如何体现文化的软实力?健康的美术批评如何推动展览水准的提高?
陈履生:尽管我们不缺一些大型展览,也有一些走出去的展览,可是,实际的效果不仅与投入小相匹配,而且社会影响力不高。这与一些发达国家策划的一些大型展览小可同日而言。要提高我们的展览反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展览策划与作品的硬实力,而作品的硬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国家的实力,没有国家的强大,文化的软实力就难以提高。所以,就目前的展览状况来说,我们在数量上是展览的大国,在质量上并不是展览的强国。
我们现在与展览相关的批评已经很少见了,因为批评的变质,批评在专业层面以及在公众领域已经失去了尊严。与展览相关的批评,现在大都是展览的组织者组织来的捧场的评论,可能除了组织者或亲朋好友自己去看之外,没有多少人会去看这类文字。所以,与展览相关的美术批评近来年时常被批评,因此,有识之士们小断地呼吁、提倡健康的美术批评,可是,环顾四周,现在谈“健康的”美术批评,实在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境界。健康的美术批评是建立在健康的社会基础之上,我们的社会肌体已经染上了很多毛病——黑白是非不分,金钱左右一切,尤其是伦理道德评判的失衡,这些都直接反映到美术批评中来,所以,抽象地谈“健康的”美术批评,实际上是幻想空中楼阁。时代完全小同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术批评已经不健康,现在只能企求在受环境污染的亚健康的状况下,能够少带一些病菌,尤其是少带一些危及本体存在的病菌。
试想,如果我们有健康的美术批评或展览评论,那么,无疑会带动展览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那些大手笔的“双年展”,有人论其不足,或者说还应该有哪些方面的提高,对于举办下一届的展览一定会有所帮助。可是,我们在主流媒体上基本上看不到说好论坏的评论。批评的缺失也是当代美术界的一大特点。
像重视场馆建设那样,重视展览的策划与推广,让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公众的必须
记者:我们的美展和国外好的展览区别在哪里?
陈履生:土要区别在:一、展览策划的时间短。国外的展览策划一般都在三至五年之间,有充足的时间建立学术根基,完成资金筹措和作品商借以及布展,而我们的绝大多数展览都是在短叫间之内完成的。二、选题的主动性、预见性不够。国外的许多展览是在独立的学术策划的基础上表现出学术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而我们的许多展览是应景之作,有些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是为了配合形势,显现出各方面的被动。三、选题的公众性不够。我们的展览通常都是策展人或者是某些场馆负责人的兴趣所在,不能反映大多数公众所关注和欣赏的内容,因此,往往是曲不高,和更寡。四、作品的选择不精。受制于作品征集的难度,加之时间的限定,以及借展费、保险费、运输费等资金上的问题,许多展览往往是凑数。我们很难做到像最近在巴黎大皇宫展出的莫奈展览那样,为了一个展览到世界各地去借画,不遗余力,不惜工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想集中全国公立博物馆的宋画而举办宋画大展,其难度是可以想象的。五、学术准备不够。我们对展览应有的学术基础和学术内涵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策展人的学术素养不足,加上社会对展览的学术诉求往往重视表象。六、资金局限。国外的一些展览往往是靠大投入来维持大场面,因此,不仅能够借到名家名作,通过保险费而使作品有体面的社会形象和安全的保障,而且通过展览的大制作能使展览有不同一般的效果。我们的许多展览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是投入严重不足,使得难有大作为。七、推广乏力。重展览、轻推广是我们的展览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观众数量较少,一些展览的开幕就是闭幕,展厅门可罗雀。因此,展览成了个别策展人的玩物。国外一些博物馆、美术馆门前所呈现的整天排队的景象,在我们这里很少见到。此外,我们的公共教育项目除了引导孩子们画画,就没有别的内容。
记者:你如何评价一个展览的社会效应?
陈履生:展览的社会效应主要看它的观众人数,没有观众的展览谈不上社会效应。从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的整体状况来看,观众数量偏低,各地出现的重场馆建设、轻展览策划和推广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观众统计系统,没有基于正确统计基础上的评估体系。比如,与面积成比例的参观人数的要求,可以作为立馆的重要参数一些主要城市要从叶公好龙的场馆追求中,转向办好一个或几个重点馆,像重视场馆建设那样,重视展览的策划与推广,让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公众的必须,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从这方面来看,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展览的质量,多举办一些适合观众趣味、符合观众要求的展览;另一方面,要提高全面的文化艺术素质。博物馆、美术馆中的展览应该脱离一般的层面,我曾经说过,展览检验国民素质,也检验国家实力,更能检验国家的软实力。
记者:近日国博北门前竖立了一尊孔子像引起众多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陈履生:关于这个问题,国博已经有官方态度,这里就不作回答。
|
|
|
|
|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