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陈履生:今天的媒体社会核心价值观常被置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07 09:41:26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吴冠中

吴先生,您走了,在您的生前我们无缘交流,然而,我曾经批评过您,有时候被人称为批评您的代表人物。因此,社会上有一些误解,有时候我也感到茫然。确实,在今天,批评是很难的事情,经常被怀疑动机目的,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批评的学术意义。现在您已经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说什么和怎么说都与您已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各色人等于此间的各种表现却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文化状态,而在悼念的人群中,基本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真心的悼念,比如邓平祥先生发友人的短信挽联——人瑞九序堪嗟百年/年少立身求索背负/五四宿命故国西方/两家门下英才年富转轮来;艺坛七十风云世纪/遍历苦乐沧桑打通/中西古今文论潮流/绘事新锐壮士暮年飞鸿去。还有一种是暗中盘点自己的收藏,清算自己的收益,畅想未来的增长。

社会有时候就是这样作弄人,你不爱听什么他偏说什么,所以,有时候将吴先生置于难堪的地步。您说不卖画,却与市场有不断的粘连,有人还说您是市场的“宠儿”,所以,您逝世之后,媒体最先开始盘点您一生拍卖的总价,先出了个16亿,再有了17亿,继之精确到了17.8亿,进而又计算每平方米的单价是几百万等,还搬出了2010“胡润艺术榜”“以2.2亿元排名第二”,得出了“中国最贵画家”的结论,好像只有钱才能诠释吴先生的人生和艺术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典型的代表是某电视台在吴先生去世后两天多的6月28日“紧急制作”并播出的专题片《大师的背影——走进吴冠中》,本来请美术馆的馆长、美院的院长做嘉宾给观众谈谈吴先生,应该是向公众宣传和缅怀这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的大好时机,可是,偏偏还请了一位生意人的“收藏家”,好像还是个主角。这真正不是一个锅里的馒头,馆长和院长的尴尬可想而知。然而,主持人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与市场相关的数字,而“收藏家”说什么都让人联想到他的生意,所以,感觉到院长有点火,突然对主持人说了一句,“你刚才说的那些数字和我们没有关系”,幸运的是,编导没有把这句话给删掉,给观众留下了判断的依据。是啊,这些数字不仅与专家没有关系,就是对吴先生也没有关系。

今天的媒体就是这样,鱼龙混杂,社会核心价值观常常被置换,被娱乐化。在纪念吴先生的特殊日子里,应该让公众了解他的艺术创造在美术史上的意义,认识他的艺术在学术上的价值,理解他的真话对于当代美术发展的刺激作用。在网络上可以搜到这样的标题:《吴冠中:整个社会都浮躁要有人说真话》,虽然一时没有时间论证这是吴先生在何时说的,但是,就基本的判断,这应该是吴先生说话的风格。吴先生的艺术成就固然有很多方面,可是,说真话是最值得尊敬的,比如,他在晚年前后说过——“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教学评估检查:劳民伤财的活动”;“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还包括那句最著名的“笔墨等于零”,每一句话听起来都很扎耳,也不顺耳,可是,细细品味,都是逆耳忠言,尤其是在最近关于吴先生去世的种种纪念中,尤其感觉到鹤立鸡群的特别意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