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凤翔木版年画:从大众到“小众”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28 16:03:44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品网站

不久前,在山东省举办的一次非遗博览会上,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展位吸引了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让凤翔木版年画的第20代传人邰立平百感交集。这些年画曾是农耕时代年节里祈求家宅平安不可缺少的存在,如今只能在民间美术品的领域里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提到凤翔木版年画,不能不说凤翔南肖里的邰家,凤翔木版年画有文字可查的历史便见于邰家的西凤世兴画局家谱。据家谱记载,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最盛时期,凤翔地区有3个村、100多户人家做年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设计、雕刻、印刷、彩绘、发售的作坊生产,其中以凤翔邰氏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早在明正德二年(1507年),邰氏家族已有8户从事年画制作。此后历经数代,从“万盛画局”到“荣兴画局”再到“世兴画局”,传至邰立平的祖父一代达到顶峰。邰立平说:“我爷爷是1893年出生的,他把世兴画局做到了一个高度。当时我们家有上千套年画版,其中有200多套是我爷爷原创的,在西北五省影响很大。”

凤翔木版年画跟其他年画在门类上大致相同,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但在造型和用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凤翔木版年画的造型比较夸张,人物的头部占整个身体的1/4到1/3以上,整体感觉粗犷威猛。用色多用大红大绿,全部用手工套印完成,色彩对比强烈,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邰立平说。

除了凤翔,陕西的木版年画还有汉中和长安县两个产地。“文革”期间,三地的年画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到1978年开始恢复时,凤翔成为仅存的硕果。之后的十年,凤翔木版年画迎来了行业发展中的又一个春天,100多家作坊从事年画刻印,年产量达上千万张,主要销往西北五省和川北地区。可惜好景不长,1988年,机器胶印年画开始兴起。在胶印年画成本低廉、生产高效、不易褪色的强大攻势下,延续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的木版年画难以抗衡,只能“退避三舍”,开始从大众走向“小众”。邰立平说:“为了在市场上求生存,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用宣纸制作,将套印与手工填染相结合,印制更加精良细致。传统手工很难跟机器竞争,只能靠提升年画的品质,走高端路线了。”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