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年画简述

时间:2010-01-26 11:00:10 | 来源:艺术中国

一、定义与沿革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1849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从此,人们便将新年时点缀节日的画统称为“年画”。

中国民间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

元代是年画的低落期,多数都是宋代同类年画的延续。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出现的一种叫做《九九消寒图》的历画,为后世所沿袭。

年画在明代呈复兴之势。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

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其题材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制作之精良,画店作坊之繁多,销售市场之广泛,为历代之最。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年画的农村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传统年画逐渐式微。与此同时,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则兴起了新的题材样式的改良年画,新增有反抗列强侵略、提倡爱国、描绘新事物等内容。此时,西画的输入和商业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种将国画工笔重彩与西洋擦炭水彩结合的月份牌年画,其题材有戏曲故事、吉庆祥瑞等,还包括一部分格调不高的时装美人。

抗战时期,在解放区出现了以民间年画的形式表现革命内容的新年画,它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鼓舞了军民士气,打击了敌人。

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许多专业画家加入了年画的创作队伍,他们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题材与种类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总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它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神仙与吉祥物:

这是年画的基本题材。神仙是早期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它在年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吉祥物包括狮、虎、鹿、鹤、凤凰等瑞兽祥禽,莲花、牡丹等花卉,摇钱树、聚宝盆等虚构品,通过隐喻、象征或谐音等手法表示吉利祥瑞的意义,表达辟邪禳灾、迎福纳祥的主题。

(二)、世俗生活:

民间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表现现实生活。这类题材在年画中少于其他题材。世俗生活的题材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

(三)、娃娃美人:

这种题材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

(四)、故事传说:

这一部分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其中戏曲题材比重最大。这类年画常见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了知识,并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

从种类上看,年画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一)、门神类:新年贴在门上的年画叫门画,它是年画的最早的形式。“门神”是门画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类别。

(二)、吉庆类:这类年画直接表达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有:《天官赐福》、《连年有余》、《富贵满堂》、《加官进禄》等。吉庆类年画最受百姓喜爱。

(三)、风情类:表现民间生活的年画,是民间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多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晚清以后还出现了时事、风俗和幽默年画,如《老鼠嫁女》、《猴抢草帽》等也可归为此类。

(四)、戏出类:表现戏曲故事的年画。其形式类似于连环画、组画或者文学插图。它兴起于晚清,举凡著名的戏曲故事,都会在年画中有所反映。如《群英会》、《盗仙草》、《杨家将》、《西厢记》、《宝莲灯》等。

(五)、符像类:以神像和符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旨在驱邪纳祥的年画。这类年画具有较强的宗教内涵,后又被附加了为民众驱邪祈福的意义。与门画中的神像不同的是,这类年画的神像有相应的龛位,有的要接受香火祭拜,有的作为纸马而须焚烧。符被认为具有辟邪镇宅的功能,一般以文字和图案组成,如“同安宝符”、“太极八卦符”等。这类年画随着迷信思想的破除而成了历史的遗迹。

(六)、杂画类:这类包括灯画(元宵节用来糊灯笼的纸)、窗画(过年时糊窗户用的纸)、拂尘纸(过年时糊挂碗柜、碗架的纸)、桌围画(过年时贴在八仙桌侧面的纸)、糊墙纸(过年时裱糊墙壁的纸)、布画(年节期间吊挂在街上的年画,俗称“吊挂”)、花鸟字(用花鸟图形组成的汉字图案,是介乎书法和绘画之间的一种民间年画)以及月份牌年画(1914年出现于上海的一种商业广告,后成为年画,因多使用炭笔擦绘,又称为擦炭画)等。


三、体裁与功能

中国民间年画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形式,年画的体裁则是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体裁受建筑格局和年画功能的影响,大致有24种之多。

(一)贡笺亦作贡尖、工尖、宫间,初以贡笺纸印刷而得名,一般画幅较大。山东地区称为大横披,四川称横推。内容以戏出为多,其次为风情、娃娃美人。

(二)中堂又称立贡尖、板屏,贴于堂屋迎门处。

(三)对屏中堂画的双幅形式,可分开,也可独立成幅。

(四)屏条也叫条屏,一整张纸被横截二开长条,每组为四条、六条或八条。此体裁源于古代折叠屏风上的绢画。

(五)三裁俗称三才,即将整张纸裁为三开所印,横者为横三才,竖者为竖三才。这种年画通常贴于炕头墙上,又称“炕头画”。

(六)炕围、毛方子贴于沿炕的三面墙上的叫炕围,尺幅与“横三才”相同,内容以戏出为主。通常四幅为一组,四周有花边装饰。用毛边纸印制的年画贴在炕窝子(北方屋内炕头墙上有两个墙洞,类似小壁橱,存放杂物,叫做炕窝子或灯窝子。)上,作为帘子的叫做毛方子。俗称“炕窝子”、“婆婆眼”。这类画多画娃娃,对称的两幅为一对,近于方形。贴于新婚夫妇房中或婆婆屋内。

(七)窗画、窗旁、窗顶、月光贴在窗户上的年画叫窗画;贴在窗户两旁的年画叫窗旁,为条形,对称的两条为一对;贴在窗顶上的年画叫窗顶,呈条形横幅。贴于窗户两旁墙壁的背光处的年画叫月光,又称“圆光”,形如满月,为对称的两副组成。

(八)历画标示每月农时节令的年画。画幅不大,一般为四开或六开。印有二十四节气的灶神贴在灶间,其余的贴于屋内门旁,便于随时查阅。

(九)门画贴在门上的年画。其中又包括门神、门童和美人条。门神指的是贴在院门口大门上的武门神和文门神;贴在居室门上的以娃娃或美人为题材的门画,一为门童,一为美人条。

(十)神像常见的神像有灶王、天地神、财神、家神、土地神、花神、药王等。这些神像均有固定的龛位,人们在年节之际焚香礼拜。

(十一)纸马也称甲马、贵人禄马。年节时用于祭祀,祭完焚烧。

(十二)符包括瑞符、护符以及藏族佛教中的斋牒、嘛呢旗等。

四、产地与制作

明清时期,是我国各类民间美术发展鼎盛阶段,同时,也是诸多的重要产地形成,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无论是年画,还是皮影、木偶、玩具、风筝等都是最辉煌时期。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明中叶以后,刻印年画的作坊几乎遍及全国,据搜集到的作品表明,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等地外,其他各地过去都有印刻年画的作坊。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山西临汾、河南开封、河北武强、福建漳州、四川绵竹等地成为全国重要的年画产地。其中,又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四川绵竹的年画影响最大,它们是中国民间年画的四大中心。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以北方杨柳青、南方桃花坞为代表的年画,时人有“南桃北柳”之称。天津杨柳青,明代称“柳口”,因杨柳茂盛而得名。该地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称北方的小“苏杭”。“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道出了杨柳青年画的盛况。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末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其鼎盛时期,为北方年画中心。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质量上乘,在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中首屈一指,特别是以戏剧、历史故事、古典小说为内容的年画更为突出。以其人物优美,色彩丰富,素雅柔和,线条流畅刚健,古朴凝重,清晰饱满而著称。在艺术上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描绘戏剧内容的年画,剧中人物的性格、神态、表情、举动都刻画得出神入化,极为出色。其特点是构图饱满,以红、黄、蓝、绿四色套印后,再加以手工开脸染衣,即艺人们在人物的头脸衣饰等重要部位敷粉施金,融版印的遒劲与工笔重彩的典雅于一体,别具风貌。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南方年画重镇。桃花坞是苏州城内西北角的一条街道,据说明弘治时(公元1488年),画家唐寅(伯虎),曾在这里营建桃花庵,自此扬名。明代,这里的商品经济就已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促进了年画的兴起与发展。桃花坞年画吸取了南方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及欧洲焦点透视和明暗画法,使桃花坞年画在南方处于领先的地位。桃花坞兴盛时期的年画以描绘风景居多,在建筑为主的风景画里又融进故事情节和风俗。如《姑苏万年桥》是乾隆九年刊印的,作品以俯视的构图描绘了万年桥的景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繁荣的商业景象。桃花坞年画继承了明代金陵(今南京)和徽派版画的优良传统,有彩色套印,也有印绘结合的。特点是画面精细、秀美、和谐,后期受西画影响较大。

山东潍县以杨家埠年画为代表。炕头画是该地颇具特色的品种。潍县年画的特点是线条粗放,造型简括,色彩强烈,多用原色。

四川绵竹年画约起于明末清初,其品种以门神、门童形式最富有变化。在制作上以画工勾染为主,即只用墨线印出画样后,即以手工描绘,这与苏州桃花坞全以色版套印者完全相反。绵竹年画还用捺印法,即在添补金色团花时,将花样刻成图章型,捺在画面上。

年画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一般说来,套色木版年画有四道工序:(一)、画师起稿,将定稿用白描法画在毛边或薄绵纸上;(二)、刻工将画稿的反面,用粉糊粘在刨平的木版上,刻出墨线版,先印出几幅墨线画样;(三)、在画样上点出颜色,刻工再按点出的不同颜色,分别刻制出几种颜色的套印版(一般不超过5块);(四)、刷工将墨线和套色版准备齐全后,将白纸数百张固定在刷印图案的位置上,再将画版仰放在纸的左边,将纸覆在涂匀颜料的画版上,再用棕刷平刷画版上的纸。如此刷完,再换另一颜色版,依样刷印,直到全部画版刷完,一幅套色木版年画就大功告成了。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过去曾受到文人画家们的轻视而不能登大雅之堂。今天,我们有责任还它以应有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民族艺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宗宝贵财富。中国美术馆是保存民族文化记忆的圣殿,我们通过展示所珍藏的艺术精品来唤醒大家尘封的记忆。相信我们从馆藏的数千幅年画中所精选的这些作品,一定会拨动您的心弦,将您带入那美好的春的怀抱。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