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李长春回信激励绵竹年画艺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06 17:50:50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2009年2月12日,李长春到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视察绵竹年画产业化发展情况,看望年画老艺人。

一封回信7月27日“飞”进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年画老艺人尹天润的工作室里。一看信末签名,正在梨木上精心雕琢的尹天润激动起来。这封信,来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

捧着信,尹天润径直赶到灾后重建中崛起的绵竹年画村,与更多的绵竹年画艺人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

“长春同志说,绵竹年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长春同志希望我们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继承发扬年画传统技艺,努力做大做强年画产业!”

年画艺人们边看、边说、边笑,眼角眉梢透着喜悦。

为什么会想到写信?

为什么会想到给李长春写信?尹天润说:“我感谢他,绵竹的年画艺人都感谢他。”

2009年2月,李长春同志赴四川地震灾区绵竹市孝徳镇射箭台村的绵竹年画村调研灾区文化重建工作。

去年2月,李长春同志赴四川地震灾区视察时走进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大乘村,要求将村落恢复重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站在不远处的尹天润闻听此言,非常激动。

绵竹市和援建方对这一指示高度重视,决定在当地大力培育和发展年画产业,将年画村建设成为一个集展示年画艺术、培育年画传人、发展年画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在苏州市的倾力援建下,很快,数十幢青瓦、白墙、朱漆的川西民居式年画作坊拔地而起,由年画村牌坊、年画广场、年画湖、民间年画艺术馆、接待中心等构成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建起来了。目前,这里已经汇聚了30多家“前店后院”式年画作坊,近千人在此传承年画艺术、发展年画产业。

为表达感恩之情,“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年画艺人们特别推举尹天润创作年画《祈福》送给李长春同志,并于5月12日、6月16日两次去信汇报绵竹的震后新貌、年画新生。

7月21日,李长春给尹天润回信:“得知在苏州市的对口支援下,你们已经建成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中国年画村’,年画创作生产的条件得到改善,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年画艺人们,又重新拿起画笔,热情描绘家乡的美好前景,我感到非常高兴。”

“把软件也搞上去”

与全国四大年画中其他三家的套印相比,绵竹年画以手绘见长。尹天润送给李长春的画,使用了绵竹年画的传统绘制技法:起稿、雕版、印刷、勾线、上色。雕一个版,至少耗时15天,木版印刷的要求也很高。一般年画艺人往往选择更便捷的丝网印刷方式。尹天润却坚守这一传统技艺,至今已雕刻出十五六个精致的年画版。

尹天润还是绵竹众多年画艺人中的创作型艺人。他曾为在绵竹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创作年画《根》、为苏州援建者创作年画《鱼水情深》。正是对传统的坚守和对原创的坚持,尹天润被推举向李长春同志赠画、写信。

“绵竹年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广阔的产业前景。”李长春在回信中写道,“希望你们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这一有利契机,继承发扬年画传统技艺……”

一席话,让尹天润备受鼓舞。

“绵竹年画发展的硬件有了,还应大力保护和传承年画传统技艺、发掘绵竹年画的文化内涵,把软件也搞上去。”尹天润说,绵竹年画的沿革连县志也无具体记载,眼下他正在努力发掘、收集、整理有关绵竹年画渊源的资料,力争填补这一空白。

画了30多年,绵竹年画南派传人陈云福始终坚持好的传统技法,他笔下的年画人物个个鲜亮、饱满。陈云福认为,不管怎么市场化,绵竹年画的优秀传统不能变、特色不能丢,否则既不姓“绵”,也不姓“年”。

让绵竹年画走向海内外

“积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坚持走市场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路子,不断扩大绵竹年画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做大做强年画产业,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李长春同志的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绵竹年画产业发展壮大的殷切期望。年画村的市场开拓者没有让他失望。地震两年后的今天,这里的年画产品已经达到100多种,年产量也从数千幅增加到几万幅,产品不仅远销全国各地,还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左右,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2004年开设年画作坊至今,三彩画坊搬了4次家,终于在年画村里开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形象店。这个加工、展示平台给了三姐妹很大的信心,她们决心扎根年画村,做大做强年画产业。指着店内陈设的梳妆镜、靠垫、衣裤、桌椅、碗盘等年画产品,三妹贾萍骄傲地宣称,三彩画坊已经走上了一条年画产业的创新之路,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年画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距三彩画坊不过百米的四汇斋年画公司,成立至今仅7个月,已成功地把自家的年画灯笼挂进了世博会四川馆,赢得了八方来客的青睐。老板曾涌很快接到订单上百万元。尝到甜头的曾涌决定,8月中旬参加世博会四川文化周,全面展示绵竹年画艺术,面向海内外商家展销。

“我们就是要抓住一切机会,让绵竹年画走出去,走进千家万户,在发展中保护传承,在创新中做大做强。”对于绵竹年画的未来,曾涌信心满怀。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