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中国美术馆年味不减:赴年画派对 赶书法庙会(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1 15:55:49 |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

龙开胜书法作品《斗谱》

张挂在西式客厅里的黄苗子作品“春雨”

 

庚寅新春, “中国年画大展”和“情境书法大展”在中国美术馆 “贺岁”。首次使用全部17个展厅空间展出500余件作品,为广大观众倾情奉献文化过大年的视觉盛宴——

民俗珍味 精神过年

如果说地坛庙会、龙潭庙会提供给人们赶集喧闹的物质过年方式,那么,正在中国美术馆全馆展出的“情境书法大展”和“中国年画大展”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民俗生活色彩、精神过年的方式。

昨天,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记者走进中国美术馆,门口处“情境书法大展”红底黑子的巨型装置十分抢眼。方厅里迎面硕大的红纸上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字、头顶上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缀满天花板,红火出过年的喜气和浓郁的民俗气氛。

昔日观众熟悉的美术馆中圆厅,如今已改头换面,被构筑成一片俊朗的山林题壁,投影仪营造出的行云雾霭,别具新意。在音乐低回的巍峨壁仞上,欧阳中石、范曾等数十位当代知名的书法家的翰墨明志述怀。

老百姓家门口的春联,殿宇楼阁的巨榜长联,商铺字号的匾额楹联、名山秀水间的碑刻一一入目。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在书法的艺术美、文辞的意境美与建筑的形制美中相映生辉。从古至今,人们都在用书法、绘画和民间艺术形式装点乡居环境,寄寓对生活的向往。

如果说依据中式居室情境设计和创作早已让我们司空见惯,那么“西庭异彩”部分展示的西式居室环境的中国书法作品,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气势如虹》如画般抒情写意,表现了当代书法探索中的视觉艺术的新形象;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所书氤氲、象形、立体的 “春雨”二字格外养眼。作品张挂在棕红色的皮质沙发、白色的壁炉西式居室中,将视觉艺术的形象、色彩在现代生活里中西混搭得严丝合缝。

东边展厅的百业文馨馆,趣味盎然。天源酱园、全聚德、新华书店、荣宝斋等熟悉的商铺和牌匾成了观众欣赏的展品。马齿苋、车前草、败酱草……红底黑字,上百味中草药一一排列在仁堂药柜的小抽屉上,这是书法家龙开胜书法作品《斗谱》给我们的视觉美和形式新的感受。

祈福纳祥,年画是民间过年的首选方式。一层、三层和五层的300余张传统年画和新年画精品组成的大型展览,用“佳节逢春”、“百子闹春”、“好戏迎春”、“新风沐春”四个部分,向广大观众献上新春的祝福。年画素有 “南桃北柳”的说法,“南桃”指苏州桃花坞,“北柳”即天津杨柳青,两地是清代辉映南北的年画重镇,精品存世不多,幸运的观众本次可一睹昔日年画鼎盛期的辉煌。清版的《莲花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李琦的《农民和拖拉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各显浓烈的时代烙印。

在美术馆赏年画过年,移步换景,满目春风。在这里你会不时惊喜地发现小时候熟悉的一幅幅作品。你会不时脱口而出记忆深处一个个难忘的名字——李可染、张仃、刘文西、任率英、古元、彦涵,他们唤回你一段童年时光。

“学术贺岁” 雅俗共赏

关于本次全馆推出的“贺岁展”的办展初衷,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馆长介绍,中国美术馆在推动美术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书法的时代发展和最新成果。时逢庚寅春节,在书法申遗成功的背景下,中国美术馆特别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情境书法大展”。

“情境书法大展”是中国美术馆推出的一次最具学术主题性的书法研究特展。展览由范迪安、杨炳延、王家新策划,汇聚全国知名书法作者的精品力作200余件,是当代书坛最新创作的一次重要集合,是书家风貌与具体情境契合交融的一次独特展现。展览正是试图通过对“情境”与“书法”的学术链接,回溯既往书法的文化生态,构筑当下“情境书法”的恢弘大观,深入研究当代书法文化环境与艺术发展的学术主题,希望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范迪安馆长表示,“情境书法大展”是国家美术馆献给公众的一次新作荟萃、可品可鉴的书法盛会,一次雅俗共赏、情境流转、别开生面的大型“书法庙会”,是一个优质的年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他衷心希望能够让广大观众在展览中度过一个富有文化品位的虎年新春,同时提高对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的认识,引发对于文化生活的深入思考。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