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舒勇在威尼斯自己的作品“古歌砖”前
作为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之一,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6月1日至11月24日在“水城”举行。当地时间5月29日,以“变位”作为主题的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正式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甫一开展,艺术家舒勇的作品“古歌砖”就引起观众和媒体的追捧与关注。来自罗马、纽约、巴黎、伦敦、柏林、香港、台湾、新加坡、迪拜等地的数十家媒体对舒勇及作品进行了采访报道。
舒勇将1500句当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话语,用谷歌来翻译然后用书法将其写成中英文对照,展现在1500块“古歌砖”上。昨日开展时,这1500块“古歌砖”已经全部被一块一块地堆砌成一面高2米、厚0.6米、长19米的墙,树立在中国馆场外的绿草坪上,阳光照在“古歌砖”上,整个砖墙显得格外透明和金碧辉煌。与红色古雅的中国馆相映成趣,如同一个童话世界,舒勇说,他此举是为了展现出中国文化和世界的差异,以这种特别的艺术形态对话世界。
作品“古歌砖”
作品揭示文化交流的误读和矛盾
在5月29日的开幕式上,包括意大利文化部长、中国驻意大利大使丁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谢金英、韩子勇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位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的政界、艺术界、媒体界、商界精英人士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舒勇的高2米,长19米的古歌墙在阳光的照射下通体透明折射出金黄的光芒,异常醒目。观众纷纷在作品前合影照相,他们穿梭在墙前墙后,懂中文的边读中文一边揣摩底下的英文翻译,不住微笑;而外国友人在阅读英文翻译后,会焦急地询问身边的“黄皮肤黑头发”们,中文是什么含义。
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对这一面晶体透明的“古歌墙”非常感兴趣,当场就有数名观众询问这些“古歌砖”能否带走收藏。舒勇只能笑着摇头拒绝:“现阶段当然是以展出为主,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但他也表示,“我将‘古歌砖’做成一面墙在威尼斯呈现,也需要那里的公众去参与、互动。”舒勇说,他并不一定需要让这件作品以一个形态到展出结束,他甚至允许作品被风吹倒、被人推倒等各种结果变成作品的一部分,“如果观众喜欢展出的‘古歌砖’,可以偷走,只要不被发现,我绝不追究。这一切都是希望作品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让作品更具张力和包容性。”听了舒勇的介绍,立即有观众作势要敲走一块写有“屌丝”的“古歌砖”,惹得大家一片善意的笑声。
作品“古歌砖”
对于来自美国的萨曼莎来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而她对于本次中国馆的展品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已经来这儿(参加双年展)至少15年了,它非常不错。这(展品)非常壮观,让我想到了家庭,想到了人生。”
更多的艺术家对舒勇的作品表示了赞许。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他觉得舒勇的作品采用的既是中国的也是国际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当代性,“全球化影响了中国社会进程,也改变了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网络语言成为一种大众心领神会的语言。舒勇选择的这1500个网络热词,虽然不一定都出现主流媒体上,但还是代表了中国的社会。舒勇不仅让中国人看明白,通过英文的翻译可以让国际上来阅读。由于他采用谷歌软件来翻译,这个转换很有意思,因为翻译结果并不准确,但它反应了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一个视角。所以全球化不仅对中国是一种影响,对各国都是一次洗礼。舒勇抓住了文化交往的矛盾性。如果每个翻译都是规范的准确的,那就少了很多意思。正是在文化传播转译的过程中往往有误读,‘古歌砖’给大家提供了理解的契机,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深入的了解。”范迪安说,舒勇不是呈现一种已有的,而是呈现一种发展中过程中的一种可能相互误读的一个文化现象,“这就是艺术家的机智与智慧。”
大使丁伟则向各国媒体表达了对舒勇作品的喜欢。他认为古歌砖的创意很好,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也突出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隔阂,用谷歌软件来翻译这些热词,不准确甚至啼笑皆非,也反映了西方对中国文化自以为是的一种理解,“其实要了解中国不能停留在表面,如果认识到这些,力图用真诚来交流,那么在眼前的这面‘古歌墙’就不会存在。”介绍完之后,丁伟还拿出相机对着古歌砖猛拍。
作品“古歌砖”展示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