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艺术盛会威尼斯双年展又要开始了,其中主题展历来都最受人们关注的。都说主题展是威尼斯双年展最为学术的一部分,但它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局、财经、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威尼斯双年展中,主题展(Central Pavilion)作为最核心的展览,直接与双年展的主题相联系,紧密地把世界各国的艺术集中起来,使双年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EXPO。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由双年展管理层(La Biennale di Venezia)选定, 今年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 (Massimiliano Gioni)。总策展人的选择往往将定下整个主题展的总基调,因为参展艺术家的选择由总策展人全权负责,并由他来递呈所选艺术家的资格及作品内容。意大利当局负责邀请艺术家,受邀艺术家的所有参展工作,包括运输及保险都由双年展负责。被各国国家馆环绕着,主题展展馆位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场馆绿园城堡(Giardini)内的历史建筑“Padiglione Italia”与军械库(Arsenale)展厅内。
纵观威尼斯双年展历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它不是一部单纯的艺术发展史,这些两年一度的盛会也会客观地体现出世界格局变化。首届威尼斯双年展有一份官方文件,约定的双年展目标很清晰: “代表无国家区分的现代精神的最高尚活动,同时也是对我们(意大利)艺术家的教育。”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已然转变为为德意联盟服务的一个艺术盛会。战后,它也受到政治微妙的影响。随着远离欧洲战乱的美国经济崛起,发源于美国的波普艺术在占踞了艺术舞台最醒目的位置。1964年,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对主题展,更对整个双年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是年绘画大奖就颁给了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劳申伯格。
在1974年主题展上,总策展人卡洛·瑞帕·迪·米拉(Carlo Ripa di Meana)用这一届双年展向智利致敬,因为其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在政变中被杀,智利人民获得自由。此后主题展虽然没有明显地受政局影响,但其主题仍然和世界潮流走向一致。毕竟艺术也早已不再是指单纯的绘画,它更是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的世界观,主题展则有机地传播着由千千万万不同的艺术抱负汇合而成的一个声音。
在这个概念上,总策展人在主题展中发挥的作用乃是重中之重。主题展像是他个人的一个作品:策展人被选定以后,将会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各个国家考察,通过不断了解来选择符合主题的参展艺术家;与此同时,各大画廊会向他推荐艺术家。西方主导艺术市场的意识形态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主导着主办方对总策展人的选择,和总策展人对主题展参展艺术家的选择。这一现象在1997年杰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策划的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未来,现在和过去”体现尤甚。很多被邀请的艺术家是来自美国,比如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杰夫·昆斯(Jeff Koons)等。一位《纽约时报》的评论家认为这个“美国”双年展明显地被商业操控。
由此可见,策展人及其选择都有一些既定模式。虽然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亚洲的总策展人出现,但亚洲的声音在威尼斯双年展中越来越不可忽视。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全面开放”,102位参展艺术家里,亚洲人占五分之一,获奖的14位艺术家里,女性占10位。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双年展。就中国而言,1995年第一次有中国艺术家被邀请到主题展中, 并在此后的几届里越来越多 (见表格)。也是在1999年的双年展上,蔡国强的《收租院》雕塑·行为艺术作品获“金狮奖”。
本届双年展主题为“广博的宫殿(The Encyclopedic Palace)”,寓意由古即今,带有环球视野的艺术大百科。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已挑选了150位从37个国家来的艺术家参展。 其中包括查理斯·雷(Charles Ray)、塔其塔·迪恩(Tacita Dean)等双年展常客,也有如艾德·金斯(Ed Atkins)这样的后起之秀。其中有来自中国的3位艺术家,分别是:郭凤怡、阚萱和林穴。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吉奥尼的名单主要以欧、美艺术家为主,非欧美艺术家在154名艺术家中仅有21位,占总人数的14%。这似乎还是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渗透的结果。名单出来之后,叫好叫骂声都有,这届双年展主题部分收效如何,只有看了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