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式包围

时间:2013-06-03 10:42:27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讯>声音>

   从威尼斯S Lucia火车站出来,乘坐公共水上巴士,多条线路直达Biennale岛。意大利人总会很热心介绍交通与沿途各岛故事,当巴士经过圣马可岛,远远看见一个肥大蓝色雕塑立在广场。一位意大利老人说,昨天才放在那里的,真傻。

这应该是这一届双年展某个延伸项目的作品,老人表示从未听说双年展,只知道Biennale岛上有博物馆,剧院以及电影院。旁边的另外一位年轻人也耸肩说不清楚。但是当地人的确受益于两年一度的盛事,一间像样的旅馆,收费都在100欧以上,号称四星的宾馆最少500欧每晚。但对于中国艺术家团队来说,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费用。

在出发前,微博与各种社交场合中,听到各种关于此次双年展的传闻,很多中国艺术家或者画廊自费展出。经过Biennale站的水上巴士上的广告位16个中有12个被各类展览购买,比如王林策划的《未曾呈现的声音》。

中国人在威尼斯

5月29早上10点,双年展国家馆正门排着长长的队伍,各种口味的英语充满着公园。英国馆此次的参展艺术家是Jeremy Deller,如果在29号当天想进去参观,必须排队3小时。因此,很多人选择去旁边的Arsenale的国际馆,以及不那么受到关注的平行展或者外围项目。中国的国家馆位于Arsenale区域靠近出口的地方,位置很不理想,但是仍然吸引了许多观众。

中国艺术家邱志杰的个展在5月28日晚上开幕,由于当地材料的问题,差一点没能准时开幕。艺术家在微信上说,感谢肖戈策划的大运河展览,在他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支援了一个团队前来帮忙,让他体会到在威尼斯的中国式抱团。

一位威尼斯双年展的常客介绍说,本次双年展有250个展览,其中120个国家馆,数不胜数的外围展和各种平行展。其中有多少个关于中国的外围展,我无法知晓,但是无论在哪个角落,任何一个现场,都能看到中国艺术家或者画廊老板、策展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国家馆门口的上十种免费发放的刊物中,几乎每一种的显著位置都是中国展览的广告。

我去采访了韩国艺术家金基罗(Kira kim),除了学生时代两次前来参观,这是他第三次前来参加双年展的项目,因此他几乎能对着意大利文版的威尼斯地图介绍大部分馆的地址和重要的项目。

金基罗说,这次的确看到很多中国艺术家,他曾经到中国做过很多项目,是民生现代美术馆2010年《韩国当代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之一。此次,他并不是韩国国家馆的艺术家,而是受邀参加另一外围项目《what if-in Venice》,这是一个由15位韩国艺术家组成的展览,其1/3的经费由政府赞助,约为5万美金,其他的经费来自企业赞助。韩国还有一个项目是国家当代艺术馆的馆藏展。“因为目前韩国的经济停滞不前,政府没有钱,企业也很穷,我们这次的经费非常少。韩国国家馆需要100万美金的费用,其中仅有56万来自政府,其他的来自三星等公司。”这是一种常见现象,每一个国家馆,除了主题馆之外,一般还将赞助其他项目。

但是中国的平行展,主要来自私人赞助、画廊,甚至传言是艺术家自己。这是中国实力的表现。在威尼斯有这么多大型展览,而且能够在双年展期间租借到能够容纳上百位艺术家的空间,这都让外国同行们感觉到惊讶。

商业与社交,双年展的最大命题

事实上,这些天,威尼斯受到全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在这里做展览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推广,让很多人知道、了解中国艺术家。艺术需要资本的支持。

在这里,大多数人花费甚多并不是为了看看展览,体验艺术,欣赏作品,而是为了社交以及潜在的各种商机。大家各尽全力,以各种形式推广自己,比如,昊美术馆此次资助了中国馆晚宴,该馆的馆藏介绍小册放在中国馆和酒店最显眼的位置。据传,他们将在明年三月正式开馆。

有意思的是,除了这些正式展览和项目之外,很多当地的艺术家虽然不能加入进来,却近水楼台,他们在连接各个艺术区的中间地带表演行为艺术,同样赢得很多镜头。他们印刷了小的广告,发放给好奇的游客或者专业观众,以最便宜却最有效的方式推广自己的艺术。

而对于威尼斯来说,每一次双年展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并进一步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业。但是对于本土画廊,虽然也意味着机会和新的藏家,但由于双年展越来越国际化,与本土的联系逐渐变得很淡。比如,很多双年展的国家馆不再用当地的公关公司,而是聘用跨国公司,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当地经营画廊几十年的意大利人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双年展的艺术家与画廊的艺术家差不多,但是现在,画廊更加地商业化,而双年展也与商业更加接近,这里逐渐变得不那么学术,更像是一个以艺术为名义的社交盛事。

也有一些当地画廊人表示,双年展给当地艺术带来了活力,不像欧洲大多数地方,画廊逐渐减少,威尼斯则只是有些下滑,并没有太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给艺术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双年展,更多的是布展与技术上的支持,也给他们带来丰厚经济与资源上的回报。而中国在当地的展览,更多是用自己的布展团队,很多材料也是直接空运或者海运过来。

双年展最热闹的是开幕前3天,无数派对与晚宴,这些艺术圈的重要以及不重要的人物在展览正式对公众开放后,就如当地媒体所说“他们就消失了”。但是,这个最受到关注的双年展,在中国人眼里,或者说在全球艺术商业圈看来,是一个国际推广平台,让许许多多艺术家走进藏家和美术馆,逐渐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虽然仅仅短短几天。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